苹果霉心病又称心腐病、霉腐病、红腐病、果腐病,是苹果果实生长前期、采收期、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是由多种真菌混合侵染引起的、发生在苹果上的病害。主要危害果实,尤以元帅系品种受害严重。在降雨早、次数多、雨量大的年份,有利病害流行。病害花期侵入,6月份可见病果脱落,以果实生长后期脱落增多。有些病果在贮藏期才表现症状。
一、苹果霉心病的病原
由多种弱寄生菌混合侵染引起,主要有产生黑色菌丝体的链格孢菌,产生红色或粉红色霉层的粉红单端孢菌,产生灰色菌丝体的头孢霉菌、串球镰孢菌、青霉和拟青霉,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二、苹果霉心病的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果实,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于心室霉变(霉心型)和果心腐烂(心腐型)。果实受害从心室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霉烂。发病初期,果心产生褐色点状或条状坏死点,渐变为褐色斑块,病果果心变褐,充满灰绿色的霉状物,有时为粉红色霉状物;果肉发黄,病果肉附近味道变苦,果肉腐烂;随着病果进一步的扩展,果肉继续向外腐烂,最后全果腐烂。还有一种长有灰褐色至褐色霉层,病部多局限于果心,少数扩展到果肉部分。在贮藏期,果心霉烂发展严重时,果实胴部可见水渍状、褐色、形状不规则的湿腐斑块,斑块可彼此相联成片,最后全果腐烂,果肉味苦。
三、苹果霉心病的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树上僵果、病枯枝、落叶中或以孢子潜藏于芽的鳞片间越冬。翌春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该病菌通过花和果实的萼筒进入心室扩展蔓延或潜伏,自花期开始到果实生长期都可侵染,其中以花期侵染率最高。苹果树开花时,病菌在花器的柱头、花丝及萼片等组织上定殖。落花后,病菌从花柱开始向萼心间组织扩展,随着果实的发育,通过萼筒到心室的开口进入果心,引起心室霉变或果心腐烂。苹果霉心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即于花期侵染,多数在中后期发病。
四、苹果霉心病的防治措施
1、认真清园,降低病源系数:苹果采摘后,彻底清除果园内的病果、僵果、病叶 、病枝、丛生的杂草,刮除树体病皮,并带出果园集中处理,消除病菌的秋冬生存环境。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合理施肥,注意
氮肥、
磷肥、
钾肥的合理配合。严格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元素的施入。增施
有机肥,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提高营养供给能力,增强树势,提高果实抗病性。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可叶喷糖醇2-3次,增加树体中钙的含量,有助于降低呼吸强度,提高耐衰能力,减轻果腐病的侵害。
3、提高果园整体管理水平:盛果期果园可视其栽植密度适时采取间伐、落头、提干等技术手段,解决好光照问题,保证树冠通风透光,降低发病率。
4、加强贮藏期管理:对田间发病较重的果实,应单存单贮。果实采收后24小时内应放入贮藏窖中,窖温最好保持在1℃~2℃,相对湿度90%左右。
5化学防治:在果树萌芽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对树上、树下进行均匀细致的喷洒,铲除病菌。在苹果生长期,应抓住三个关键时期进行防治。
一是花芽膨大至露红期,可选择1:3:300倍石灰多量式
波尔多液,或50%
异菌脲1000-1500倍液,或45%硫悬乳剂300~400倍液,或1.5%噻霉酮水乳剂500倍液,以铲除枝干、干枯枝上的病菌。
二是初花期选择对坐果无影响的
杀菌剂喷施,以消灭花器上的病菌。使用药剂有3%多抗霉素水剂400倍液,4%农抗120水剂600~800倍液,10%多氧霉素1500倍液或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此期喷洒重点部位以花器为主。
三是落花后7~10天喷药,使用药剂有40%福星8000~10000倍液、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以杀灭侵染在萼端的病菌。另外,生长期喷0.4%硝酸钙+0.3%硼砂2~3次,也能降低采收期的心腐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