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果面出现斑点是苦痘病,又称苦陷病、斑点病,是苹果成熟期、贮藏期因缺钙而引发的一种常见生理性病害,一般在果实接近成熟时开始出现,成熟期与贮藏期加重,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商品性。
一、苹果苦痘病症状
苦痘斑首先发生在近果顶部,较少出现在靠果柄一端,病部果皮先发生病变,产生棕色斑点,外部颜色深。在红色品种上呈暗紫色斑点,绿色品种上呈深绿色斑点,黄色品种上呈暗绿色斑点。发病处果皮下出现组织坏死现象,半圆形或
锥状深入果肉内,果肉呈现褐色、海绵状,有苦味。有些品种海绵状果肉部位很大,被称为“面包果”。
二、苹果苦痘病发病原因
影响苹果苦痘病发病的因素很多,其中品种特性、果园肥水管理、树体养分、砧木种类、树龄、树势、修剪时期、树体负载量、果实着生部位、果实大小、种子数量、采收时期以及贮藏环境等因素都会引起病害发生 。
1、土壤状况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碳氮比高的果园,发病较轻;盐碱地、易积水地、沙土地等有机质含量低的果园发病较重。土壤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吸收根数量少,吸收功能弱,都易引起果树缺钙。长期干旱,不但影响根系生长,叶片生长也受阻,蒸腾作用减弱,抑制钙素向地上部运输和向果实中分配;
2、施肥不当
有机肥施用不足、偏施
氮肥,会改变果实中的氮含量,使氮钙比升高,从而引发苹果苦痘病。苦痘病的发生主要是果实钙素营养代谢失调等因素引起的,即钙含量低导致苦痘病的发生。生产上过量施用
尿素、碳酸氢铵等,特别是生长后期偏施氮肥,导致果树营养生长旺盛,加重生理性缺钙症状的发生。同时钙元素与钾、镁等其他元素的比值是导致苦痘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比单一元素与苦痘病的关系更为密切。苹果苦痘病的发生与苹果叶片和果肉组织中的钙含量、钾钙比、氮钙比显著相关,病果中的钙和硼含量均低于正常果实,而氮、钾、磷和镁含量则明显高于正常果实。果实内氮钙比小于10时基本不发生苦痘病,大于等于10 时苦痘病有逐渐发生趋势,超过30时苦痘病呈现严重发生态势。
3、栽培措施与贮藏
(1)树体生长过旺,枝叶生长与果实竞争钙素,果实易出现缺钙症状;结果少的树多长旺,苦痘病发生几率较高;而结果过多,钙素分配量减少,同样会加重苦痘病的发生。
(2)授粉不良可引起果实种子少,对钙等养分调运能力降低,含钙量低,苦痘病发病率较高。
(3)果园整体留枝量过大,树冠重叠严重,通风透光差;个体留枝量大,树冠郁闭,修剪过重促使枝条旺长,都会加剧缺钙症状。
(4)苹果果实套袋后,减弱了水分蒸腾,影响了果实对钙素的吸收,即套袋后袋内湿度显著高于袋外,而光照又弱,蒸腾量大大减少,随着蒸腾量的减少,流进果实的钙量减少,导致苦痘病发生。套袋越早,幼果蒸腾越弱,吸收钙量不足,苦痘病发生越严重。
(5)果实贮藏环境温度偏高,通风、透气不良,造成闷热环境,会加重苦痘病的发生。
(6)连年的果园清耕、喷施
除草剂也会加重苹果苦痘病的发生。
三、苹果苦痘病综合防治措施
1、平衡施肥。秋施
基肥在坚持控氮、增磷、稳钾和钙硼同补原则下,秋施基肥时加大有机肥、生物菌肥施用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营养全面,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酸碱度,增强养分供应能力。秋季施钙肥的时候, 可加入一定量的硼肥, 促进果实对钙的吸收, 一般每生产1公斤苹果,施入约1.2公斤有机肥,同时每亩果园混合施入8公斤左右的磷酸钙或钙镁
磷肥,以及少量硼砂。
2、适期补钙。落花后20 天左右、采果前30 天左右,是苹果生长发育对钙需求和吸收重要高峰期是必须紧抓这个高峰期补充钙肥,既可以满足当年需要,也能供应来年新梢、叶片、幼果的生长发育。
3、 合理修剪。苹果树冬剪一定要坚持以疏、放为主,去弱留强,少截少缩,避免因剪截过重刺激抽生旺条,导致来年果实缺钙。
4、疏花疏果。及时疏花,并在幼果吸收钙的高峰期(一般为花后3周内)完成疏果工作,以保留果实中的钙。
5、其他措施。新建园注意园址选择,不在盐碱地、涝洼地、重茬地建园;如在瘠薄地建园,要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沙土地应实施土壤改良措施;加强水分管理,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注意加强保水措施, 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采用穴贮肥水、树盘覆草、地膜覆盖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