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所以福薯7-6x台农71杂交选育而成,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片心形,叶、顶叶、叶脉、茎、叶柄均为绿色,薯形桶状、薯皮白色,薯肉白色。茎尖表现无茸毛,开水烫后颜色为淡绿至绿色,食味接近对照种福薯7-6,有香味、无苦略甜,有滑腻感。中抗根腐病、黑斑病,感蔓割病。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了国家叶菜型红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茎尖产量1709.2千克/亩,比对照增产6.0%,其中福建点茎尖产量2769.2千克/亩。2007年参加了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茎尖产量2078.6千克/亩,比对照福薯7-6增产4.7%。
栽培措施:栽培上应注意防治蔓割病,适当密植,选择当气温稳定在15℃时进行种植,茎叶菜用平畦种植,畦宽1.2米左右,株行距17厘米x20厘米左右,种植密度1.6万~2.2万株/亩。垄畦留种用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畦高15~20厘米。扦插3天内每天浇水1次,保证水分充足。返苗后10天左右追肥1次,一般浇施
尿素5千克/亩,25天左右可进行第一次采摘,采摘标准茎尖15厘米以内鲜嫩可食茎叶,采摘后即进行修剪保证分枝,并浇水至土壤湿润。此后10天左右可采收1次,每采摘两次后追肥1次,浇施
尿素5千克/亩。及时防治害虫,尤其要注意防治斜纹叶蛾、红蜘蛛等叶片害虫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