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所以"白胜"计划集团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红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叶片心脏形,顶叶、叶、叶脉及叶柄均为绿色,短蔓,茎绿色,基部淡紫色,基部分枝10个,株型半直立。薯块纺锤形,粉红皮橘黄肉,结薯性好,薯块萌芽性好。鲜嫩茎叶(鲜基)维生素 C 含量14.87毫克/100克,水溶性总糖(鲜基)0.06%,粗蛋白质(干基)30.8%,粗脂肪(干基)5.6%,粗纤维(干基)14.2%,茎叶食味优良。抗疮痂病,不抗蔓割病。
产量表现:2003~2004年参加国家红薯叶菜型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茎尖产量1335.25千克/亩,比对照台农71减产0.87%。2004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平均茎尖产量1754.2千克/亩,比对照增产14.8%。
种植密度及适宜地区:畦作,株行距20厘米x18厘米,每亩种植1.8万株左右,返苗后打顶"促进分枝",春、夏季种植要注意及时采摘和浇水保湿,秋、冬季种植要注意盖膜保温,宜在福建、北京、河南、江苏、四川、广东和广西等地非蔓割病重发区作叶菜用品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