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高,轻霜或无霜,春季气温回升快,有利于冬季马铃薯越冬后的快速生长,3月至4月份上市能填补市场蔬菜淡季,商品价格高,增收作用明显。南方二季作区马铃薯秋冬栽培应做好以下几点。
1、选择优良品种:
可选择费乌瑞它、中薯3号、克新3号、紫花851、合作88等优质脱毒种薯。
2、施肥整地:
马铃薯秋冬栽培的前期处在高温度的雨季,后期温度低,因此对土壤的通透性要求较高。宜选择地势稍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性的沙质壤土,最好选择前茬为晚稻的田块,避免连作和与茄果类作物轮作,以避免连作病害发生。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的作物,尤其是有机肥,在整个生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很多养分,在
肥料三要素中,对
钾肥需要量最多,
氮肥次之,
磷肥较少,氮、磷、钾比例一般为2:1:4。施足
基肥是马铃薯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
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一般每亩用
农家肥3000千克左右、三元
复合肥30~40千克、
硫酸钾8~10千克,随整地施入土壤。
如果前茬是水稻田,则收割前7天左右排干水,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晒垄。为提高劳动效率和整地质量,最好用拖拉机机耕一次,然后再按规格起垄做畦,做到细碎、整齐。畦宽80~100厘米,沟宽25厘米,垄高25厘米,两畦间沟宽20厘米,双行种植。
3、种薯处理:
(1)种薯挑选:健康种薯应为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薯皮光滑、色泽新鲜的幼嫩薯块,淘汰畸形、尖头、裂口、薯皮粗糙老化、皮色暗淡、芽眼突出、受冻发僵以及退化的块茎的薯块。
(2)种薯消毒:将种薯挑好后摊开,用75%
百菌清400倍液喷洒,薄膜覆盖2小时后通风晾干(不要暴晒),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3)种薯切块:播种前一天进行种薯切块,切成30克左右的种块,存放在阴凉干燥有散射光处,待切口愈合后播种(切口敷上草木灰能促进愈合)。也可将种薯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20~30分钟,捞出后放成堆,用薄膜覆盖闪种6~8小时,可有效防止种薯携带病菌。种薯切块的具体方法参照第六章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露地栽培技术中相关内容。
4、适时播种:
马铃薯喜冷凉,不耐高温,应根据气候和鲜薯提早上市期确定最佳播种期。
秋冬马铃薯播种最适时间为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待气温稍降时播种,播种后能充分利用前光热资源,使马前期有足够的生长量,便于越冬及春后的快速生长,提早上市。播种过早,则温度高,容易烂种,难以全苗,幼苗生长不良以及幼苗期无法避开霜冻;播种过迟,则推迟鲜薯上市,生育后期遇到春雨容易发生病害,遇春季高温导致早衰,影响产量。
合适的播种密度为每亩4000~4500株,双行种植,沟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播种深度5~6厘米。
在播种前后灌跑马水湿润土壤的同时,用50克
乙草胺兑水60千克均匀喷洒地面防除杂草。过于干旱的稻田在水稻收割前5~7天应灌跑马水一次,以保证播种马铃薯时土壤不至于过干。播种时要避免种薯与
肥料接触,种薯芽尖或芽眼向上,覆土后用稻草覆盖畦面,盖草后或用少量碎土压实或淋湿稻草,以防被风吹起。
5、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当齐苗后,结合中耕每穴留1~2株壮苗,将多余弱小苗剔除。马铃薯在通透性良好的土壤里生长,根系才能发达,块茎才易膨大,在封垄前要及时进行中耕培土2次。第一次在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以松土、除草为主,并培土5~6厘米;第二次在封行前进行,向薯苗基部培土3~4厘米,以创造良好的结薯环境。培土应尽量培宽、培厚,以利于结薯,还可防止薯块露出地面或表皮被晒绿。
(2)追肥:全生育期共追肥4~5次。早施提苗肥,当幼苗出土80%~90%,进行第一次追肥,以后每隔7~10天追肥一次,到封垄时结束追肥。第一、二次追肥每亩用
复合肥10~13千克,
尿素2~3千克;第三次追肥每亩用
复合肥10~13千克,
尿素1~2千克和
硫酸钾2~3千克:第四次追肥每亩用
复合肥15~20千克,加
硫酸钾10~12千克;第五次追肥每亩用
复合肥和
硫酸钾各10~12千克。追肥时每亩用1500~2000千克的水将
肥料配成水肥溶液进行淋施,若遇雨后土壤含水量高时则将
肥料直接进行条施。
在幼苗期、结薯期(现蕾期)和膨大期(开花期)可用500倍"云大120"或0.3%的
尿素和0.3%
磷酸二氢钾混合溶液,各进行一次叶面追肥,以提高叶片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和养分转移。
(3)浇水:马铃薯对水分要求敏感,整个生育期要求土壤湿润,掌握前期足水、中期少水、后期湿润的原则。在结薯初期和盛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比较适宜,结薯末期,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宜。根据冬种期间的气候特点,前期主要防干旱,后期主要防渍水。具体水分管理方法为:
①播种灌溉,播种灌溉有干种和湿种两种方法。干种为先播种,播种后立即灌半沟跑马水,结合畦面浇水,土壤吸湿后立即排干;湿种为先灌水,土壤吸湿后排干,隔天播种。播种后土壤过于干燥时,采用沟灌至半沟水,保留数小时后,畦中有8~10厘米土层湿润后及时排干。
②发芽期灌溉,即从下种到幼苗出土。秋冬种马铃薯播后到发芽正值秋冬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水,灌水以灌跑马水为宜,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供幼芽正常生长需要。
③幼苗期灌溉,即从出苗到团棵。出苗后,如果遇到干旱,需再灌半沟跑马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④发棵期(现蕾期)灌溉,即从团棵到初花,是马铃薯地上部迅速生长的时期。此时,茎叶生长繁茂,块茎开始形成和膨大,需水量开始增加,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分充足。若遇干旱,要及时灌水或留沟底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⑤结薯期灌溉,即从开花到茎叶枯黄。现蕾后茎叶达到最大值,地上部蒸腾旺盛,地下茎生长也增加,此时需水量最多,应经常保持畦面湿润状态,以利于块茎的膨大,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耕种帮提醒在马铃薯成熟期阴雨天气较多,水分不宜过多,避免因水分过多导致地里烂薯和贮运烂薯,特别是后期春雨季节要注意开沟排积水,以防田间渍水造成烂薯。
(4)防冻害:秋冬种植马铃薯常受霜冻冷害的影响,严重时造成马铃薯冻伤、冻死,在栽培上应防止或减轻冻害的发生。主要的防止方法有:
①防止徒长。在马铃薯的现蕾期,每亩用15%
多效唑粉剂30克兑水40千克均匀喷于茎叶上,可抑制植株徒长,促进植株横向生长,使植株矮化、叶片厚、茎秆粗、叶色加深,增强抗寒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并有效减轻霜冻寒害,同时可促进地下部生长,加速块茎膨大,提高产量。
②增施热性
肥料。适当增施热性
肥料及含
钾肥料如草木灰、火烧土等。因热性
肥料可增加地温,钾能影响细胞的透性,提高细胞的浓度,从而增强抗寒性。
③灌水保温。寒流降温来临前1~2天,在畦沟内灌半沟水,畦保持湿润,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提高地温,减轻冻害,寒流过后即排干水。
④熏烟驱霜。在霜冻来临当夜23:00左右,用炉或废旧铁桶装稻谷或锯木屑,泼少量废柴油或废机油,上面覆盖少许土进行熏烟,以改变小气候,达到驱霜防霜目的。
⑤洗霜减轻冻害。下霜后,应早巡查,发现植株有霜,抓紧在早晨化霜前及时喷水洗霜,防止生理脱水以减轻冻害。
6、收获:
当马铃薯植株停止生长,茎叶枯黄,薯块颜色由浅转深,块茎易与匍匐茎分离时是最适宜收获期,一般在3月上旬至清明前收获。收获过早,块茎不成熟,产量不高;收获过迟,会降低品质。要选择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采挖。
7、病虫害防治:
冬季马铃薯生长期间几乎没有降雨,空气湿度低,气温也较低,比夏季栽培病害轻。主要病虫害有晚疫病、青枯病、蚜虫、地老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