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是庆阳地区最大的干鲜果品基地。该县杏树栽植面积1.8万亩,其中大多数
分布在旱薄山地,由于土壤瘠薄,水源缺乏,管理粗放,致使多数杏树树势弱,产量低,
品质差。 该县林业局大力推广早薄地杏树综合丰产栽培技术后, 使杏产量逐年提高,
2001年全县杏总产达150万kg, 比上年增产22万kg,且杏等级果率提高25%,取得了良
好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改换优良品种
为对当地老劣品种杏树进行改造, 该县从甘肃省果树所等地引进了5个品种进行高接换头。在改接时,选择与主栽品种花期相近、
授粉亲和力强的2—3个品种,每相距25m左右高接1—2株授粉树。一般结果树改接后3年
就可形成树冠,恢复产量。
二、扩穴改土深翻整地
山地果园除应做好梯田维修外,对建园时未进行深翻改土的。应在采收后抓紧深翻。
隔行开沟深翻。沟宽1m以上,要求与栽植穴相通,深80cm,拣出石块,将表土混有机肥
填入沟底,上填新土,土不够时由园外运土补充。扩穴是在幼树定植的头几年,从栽植
穴的外缘每年或隔年向外深翻,直到株行间全部翻完为止。
结合深翻, 把清理的杂草、落叶埋入树下,同时每株树施土杂肥25kg,过磷酸钙2
.5kg,
尿素1kg。然后根据杏园的地势,整成窄面梯田或10m2以上的大鱼鳞坑。
三、沙地园土改良
沙地杏园结合环沟施
基肥,将沟中填入黄土,然后深刨,使沙、土和有机肥混匀。
也可采取全园沙面上压黄土,大体整平。当年不刨,以利黄土风化,待次年土壤化冻后
再刨,一般压土厚度5cm左右,每亩约需黄土1500kg。
四、盐碱地杏园改良
盐碱地果园土壤中含有高浓度可溶性盐碱,不利于杏树生长。改良最简便的方法是
挖排水沟和修台田, 即每隔2—3行杏树挖1条较宽的排水沟,使盐碱
顺沟排出,挖出的土培高出果园地面,形成台田。
改良盐碱杏园的其他方法还有:营造防风林、种植覆盖作物,以降低水位,减少地面蒸发、防止盐碱上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