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实行目标考核。县委、政府始终把生物产业开发工作纳入对乡镇中心目标责任考核,年初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产业工作重点和具体发展任务,做到组织有领导,实施有人员,工作有目标,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狠抓科技培训。为提高生产者科技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以乡镇、企业为载体,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举办培训班,请专家、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授课,播放电教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等办法对广大农户进行生产科技培训,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突出产业重点。在产业开发工作中,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各乡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重点、立主体、创特色。坝区乡镇着力发展灯盏花、万寿菊、除虫菊、优质蔬菜、水果等产业。山区乡着力发展三七、草乌、万寿菊、生姜、苦荞、干果等产业,各自打造区域特色,全县一批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初步形成。全县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指导思想,重点发展烟叶、银杏、万寿菊、灯盏花、除虫菊、玫瑰花、高原优质水果“二叶四花一果”产业。四是出台扶持政策。在新兴产业培植发展起步阶段,相关龙头企业均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县乡(镇)都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从种子、
化肥、农膜方面给予适当扶持。在万寿菊产业培植中,泸西博浩公司继续坚持为群众每包种子补助105元、
化肥补助55元、
农药补助1.5元。在银杏产业培植中,针对群众筹措苗木款困难的实际,全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采取由县人民政府按每株苗补助群众1元的办法扶持发展,全县共需补助群众834万元,有效调动了群众发展银杏产业的积极性。五是创新发展模式。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合作社”等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供、销”,“农、工、贸”的结合,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互利互赢,共同打造大产业,达到1+1大于2的效应。六是依托企业带动。在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银杏等特色产业的培植中,全县充分发挥红河千山公司、泸西希康公司、曲靖博浩公司等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值,使产业逐步做到做强,健康发展。七是统筹产业发展。全县认真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