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豌豆灰霉病

2017-02-21 20:53 作者:李先生  

豌豆灰霉病,灰葡萄孢,露地种植的豌豆苗或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豌豆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豌豆灰霉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豌豆灰霉病

病原中文名:灰葡萄孢

病原拉丁学名:BotrytiscinereaPersonexFr.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豌豆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茎、荚

豌豆灰霉病-为害症状

露地种植的豌豆苗或棚室或反季节栽培的豌豆易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叶片染病,始于叶端或叶面,初呈水渍状,后在病部长出灰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豌豆灰霉病-形态特征

BotrytiscinereaPersonexFr.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Botryotinia***eliana(deBary)Whetzel称富氏葡萄孢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成丛地从菌丝体或菌核上生出,粗12~24um,长280~550um,长度变化大,灰色。分生孢子近球形,大小9~15×6.5~10(um)。有时形成小分生孢子,无色,直径3um。

豌豆灰霉病-传播途径

以菌丝、菌核或分生孢子越夏或越冬。越冬的病菌以菌丝在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不断产出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条件不适时病部产生菌核,在田间存活期较长,遇到适合条件,即长出菌丝直接侵入或产生孢子,借雨水溅射或随病残体、水流、气流、农具及衣物传播。腐烂的病荚、病叶、病卷须、败落的病花落在健部即可发病。

豌豆灰霉病-发病条件

菌丝生长温限4~32℃,适温度13~21℃,高于21℃其生长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28℃锐减。该菌产孢温度范围1~28℃,同时需较高湿度;病菌孢子5~30℃均可萌发,适13~29℃;孢、子发芽要求一定湿度,尤在水中萌发,相对湿度低于95%孢子不萌发。病菌侵染后,潜育期因条件不同而异,1~4℃接种后1个月产孢,20℃接种后7天即产孢。生产上在有病菌存活的条件下,只要具备高湿和20℃左右的温度条件,病害易流行。病菌寄主较多,为害时期长,菌量大,防治比较困难。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豌豆霜霉病 下一篇:豌豆白粉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