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豌豆白粉病

2017-02-21 20:53 作者:李先生  

豌豆白粉病可通过豌豆荚侵染种子,是一种少见的种子带菌传播的白粉病。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及病组织上的菌丝体,也可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

豌豆白粉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豌豆白粉病

病原中文名:豌豆白粉菌

病原拉丁学名:ErysphepistDC.

病原分类地位: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粟、谷子

主要为害部位:叶、茎蔓和荚

豌豆白粉病-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蔓和荚,多始于叶片。叶面染病初期现白粉状淡黄色小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粉斑,互相连合,病部表面被白粉覆盖,叶背呈褐色或紫色斑块。病情扩展后波及全叶,致叶片迅速枯黄。茎、荚染病也出现小粉斑,严重时布满茎荚,致茎部枯黄,嫩茎干缩。后期病部现出小黑点,即闭囊壳。

豌豆白粉病-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桶形至柱形,无色,单胞,大小、25.4~38.1×12.7~17.8(um)。子囊壳暗褐色,扁球形,直径92~120um,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直径7.1~20.3um。附属丝丝状,12~34根,为子囊壳的1~3倍。子囊5~8个,卵形,大小55.9~76.2×35.6~43.2(um),子囊孢子3~5个,卵形,带黄色,大小20.3~25.4×12.7~15.2(um)。

豌豆白粉病-传播途径

病菌可通过豌豆荚侵染种子,是一种少见的种子带菌传播的白粉病。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及病组织上的菌丝体,也可越冬,翌年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使病害逐渐蔓延扩大,后期病菌产生闭囊壳越冬。在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为害,无明显越冬期,也未见产生闭囊壳。除侵染豌豆外,还可侵害豆科其它作物、茄科、葫芦科等13科60多种作物。

豌豆白粉病-发病条件

日暖夜凉多露潮湿的环境适其发生流行,但即使天气干旱,该病仍可严重发生。品种间抗性有差异,细荚豌豆较大荚豌豆抗病。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豌豆灰霉病 下一篇:豌豆黑斑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