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一大类病害的总称。室内分离病根可得到多种病原物,近年来草莓黑根腐、红心(中柱)根腐在草莓根病中的危害最重,影响最大,其病原物涉及十几个属,其中还包括病原线虫类。草莓根腐病是草莓根部重要病害,草莓发生根腐病后地上部分矮小,长势弱,外部叶缘发黄变褐、坏死、甚至蜷缩,并逐渐向心叶发展,花蕾少或整株青枯;地下部分根系短小,颜色灰暗,甚至变褐变黑,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生长稀疏,吸收能力下降,随病害发展根系迅速坏死,造成青枯。
草莓根腐病在各地均有发生,近年来根腐病发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多年连作的棚室,常常造成根腐病在整个田间发生流行。该病的发生具有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草莓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一、草莓根腐病的病原
草莓根腐病的病原物多达20种,常见的病原菌有:引起草莓黑根腐病的主要有立枯丝核菌、镰刀霉菌、腐霉菌和拟盘多毛孢菌;引起草莓红心(中柱)根腐病的主要有草莓疫霉菌、新月花顶孢霉菌和烟草疫霉菌;引起草莓白根腐病的主要有褐座坚壳菌、菜豆壳球孢菌;引起草莓鞋带冠根腐病的主要有蜜环菌等。草莓黑根腐在草莓根病中的危害最重,影响最大,其病原物涉及十几个属,其中还包括病原线虫类,如:伤残短体线虫;其次是红心(中柱)根腐。
二、草莓根腐病发生规律及传播途径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余组织内越冬,也能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传播,从寄主根部伤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植株发病后,在病部产生新生代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和农具传播,进行多次重复侵染。草莓根腐病的最适感病生育期为苗期至开花座果期。发病潜育期5~15天。
温度低、湿度大、光照时数少的年份发病重;多年连作,土质黏重的田块发病较早较重;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偏氮施肥的田块发病重。
三、草莓根腐病危害特点
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头茬地发病较轻,或不发病;重茬地发病严重,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果实产量随之下降。草莓根腐病植株根系比健康植株根系短小,颜色灰暗,地下部不定根大量死亡,新生根受到病原菌的侵害,生长稀疏。根部受害,吸收能力下降,导致水分、无机物和营养物质不能正常输送,致使地上部弱小或整株青枯。其中草莓黑根腐、红心(中柱)根腐在草莓根病中的危害最重。
1、草莓黑根腐
被害根呈黑色或棕褐色,由外至内腐烂。该病又俗称“死秧”,症状为全根腐烂,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势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内颜色逐渐变为暗褐色,不定根数量明显减少。草莓黑根腐病因复杂,病害循环多样。由多种土壤病原真菌、线虫、土质贫瘠和不适宜的环境(如冻害)单独或复合所致。病原学分类。
2、草莓红中柱根腐
现已成为草莓老产区的毁灭性病害,感病草莓根中柱变成红褐色,由内至外腐烂,感病植株易早衰,茎变为褐色;植株下部老叶变成黄色或红色,新叶有的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枯萎迅速。发病初期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严重时木质部坏死;后期老根“鼠尾”状,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呈暗红色。草莓红中柱根腐是由低温性疫霉菌侵害引起的病害,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这种病原菌只侵害草莓。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由病土和病残体传播。土壤中的卵孢子在晚秋或初冬产生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侵入根部后出现病斑,后又在病部产生孢子囊,借病株、土壤、农具、灌溉水、雨水传播蔓延。游动孢子侵入主根或侧根尖端的表皮,菌丝沿着中柱生长,后中柱变红色,腐烂。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易发病,低温(6℃~10℃)是发病适温,地温高于25℃,即使水分多,发病也少。多年连作导致土壤中病原菌增多,越冬遭遇冻害,生长势减弱,发病重;一般黏性土块比沙壤土易发病。
四、草莓根腐病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清洁田园,不种植带菌种苗,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
2、高温闷棚:不能换茬轮作的草莓地,可在夏季进行高温闷棚,前期在草莓采摘清园后,种植绿肥,于7月下旬~8月上旬,用旋耕机将绿打碎旋入田间,施入
有机肥,深翻土,灌足水,封棚,利用伏天高温闷棚25~30天,使地温达到60度以上,杀死土壤中的疫霉菌卵孢子及其他有害病菌、害虫及其卵块,同时也闷杀杂草种子,防控草莓生长时期的病虫草害。
3、土壤药剂壤消毒:利用绵农(根丽美)进行土壤消毒,草莓拉秧后,清理地面杂物,使用之前将所需要
农家肥先施入,并进行翻地,将农家肥和土壤混匀,并且要把草莓地整平整细。土壤湿度60%左右,温度在15℃以上时,各种病原物对药剂处于敏感状态,杂草准备萌初期,用25公斤/亩绵农,整棚撒施,撒施后及时旋耕混匀,并在地表覆膜;压实塑料膜后进行为期30天以上的密闭熏蒸;熏蒸结束后,揭膜旋耕透气,需要两周以上时间确保药剂所挥发气体释放完毕;可在草莓地四角和中央试种少量草莓苗保证土壤中的有效气体全部释放;进行草莓定植前使用微生物菌肥为土壤中补充有益菌。
4、科学施肥,土壤
肥料是草莓正常生长,优质高产之根本,因此肥料应掌握“多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适量施
氮肥、增施磷
钾肥”,促进草莓健壮生长,从而提高草莓自身抗病能力。
5、药剂防治,草莓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选用无病壮苗定植,剔除病苗,移栽前后用氯溴异氰脲酸,或
氢氧化铜,或枯草芽孢杆菌,或根宝贝,或正根清源按说明书配比处理根部或进行灌根。
6、高垄地膜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并在草莓开花前、幼果期、膨大期要及时喷洒药剂,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
7、发现病株及时处理,移栽后发现有根腐病,须尽早拔除并集中烧毁。由于根腐病主要是通过得病植株及病土传播,所以在补栽草莓苗之前,应采用氯溴异氰脲酸,或氢氧化铜,或噁霉灵按说明书配比对种植穴进行灌根消毒。同时进行喷雾防治。新棚区发现死棵,重点灌根。重茬棚因病原菌多,应全园灌根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