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别名桑黑瘿蚊。此虫主要以幼虫在桑叶的叶脉处取食,致桑叶产生白色隆起的虫瘿,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严重的桑园虫瘿叶率高达90%以上。分布浙江、山东、安徽河北等省。近年辽宁、江苏也有发现。主要为害桑叶,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桑瘿蚊形态
成虫体长2~2.5mm,雄蚊略小。雌成虫红色,雄成虫深红黑色。头小,略呈梨形。复眼肾形,大而黑,占头部一多半。触角灰褐色,呈链珠状,各节触角密生短小黑刚毛。前翅无色透明,翅面上遍生弯曲的毛。足灰褐色,极长,跗节被密毛和鳞片,爪一长一短。卵长0.4mm,细长椭圆形,橘红色,表面光亮。末龄幼虫椭圆形,略扁,体长4mm,无足。寄生在叶背虫瘿内的幼虫橘红色,后色变浅,2龄时浅黄色,3龄时橘红色。幼虫为害不久,幼虫四周的桑叶变厚形成虫瘿包裹着幼虫。虫瘿浅绿色,长形。蛹长2.5mm,初为橙红色,后变深至黑红色。茧近长椭圆形,白色。
桑瘿蚊发生规律
年生代数不详,世代重叠。6-8月间发生2~3代,10月底仍可见到虫瘿。成虫寿命1天,卵期2~3天,幼虫期12天,蛹期12天左右,完成1个世代约需27天左右。
桑瘿蚊防治方法
1、及时摘除虫瘿叶,集中烧毁。
2、必要时喷洒10%H比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予以防治。
3、夏伐后,每1000平米撒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5—10kg,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一0.5kg,拌土或细沙撒入桑园后中耕翻入土中。
4、各代幼虫发生盛期及时向顶芽喷洒40%乐果乳油或80%
敌敌畏乳油、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有较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