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粉虱又称白虱、桑虱、杨梅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以若虫刺吸幼叶的汁液,引起叶片、嫩梢枯萎,并排泄蜜露造成污染,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国内蚕区均有分布,在嘉兴年发生8~9代,宁波年发生10代以上。
桑粉虱形态
成虫雌体长约1.2mm,雄0.8mm。体黄色,上覆白粉。头球形较小,复眼黑褐色,肾脏形。触角7节鞭状。翅乳白色,具1条黄色翅脉腹节5节淡黄色。卵长0.2mm,圆锥形,乳白色至浅黄色,近孵化时变为黑褐色带金肩光泽。幼虫体长0.25mm,扁椭圆形,浅黄色,体表覆有蜡质物,体侧具刚毛,口针端黑褐色。蛹长0.8mm,扁楠圆形,复眼红色,背部乳白色,背部中央略隆起。
桑粉虱发生规律
年生多代,以蛹在落叶上越冬。长江流域4月上中旬桑树发芽即出现成虫,为害嫩叶,11月上中旬开始化蛹越冬。浙江该虫卵期3~6天,幼虫期21~28天,蛹期7天,成虫寿命3~6天。成虫喜欢把卵产在新枝、嫩梢叶背,梢端及叶着卵占98%。每雌平均产卵30粒,最多可达200粒。该虫春、秋两季发生多,为害较重;密植园、苗圃受害重。
桑粉虱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桑园和苗圃的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可杀灭越冬蛹。
2、夏季在产卵高峰期及时摘除枝端1~5叶,集中处理,减少虫源。
3、必要时喷洒25g/L
联苯菊酯1000~1500倍液或48%多杀霉素8000~10000倍液、32%阿维~虱螨脲500倍液、80%烯啶.吡蚜酮4500~9000倍液,还可用波美0.1~0.2度石硫合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