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盘育苗是欧美国家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的育苗技术,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专业化商品苗生产的主要方式。穴盘育苗是采用草炭、蛭石等轻基质无土材料做育苗基质,以塑料穴盘为容器,一穴一粒,一次性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项现代化蔬菜育苗技术引进我国,近年来,该技术已被全国各地工厂化、集约化育苗场广泛使用。实践证明,穴盘育苗是实现农业生产工厂化、产业化的第一步,也是必由之路。番茄的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能充分利用设施培育壮苗,秧苗定植后缓苗期短,能节省用种,减少育苗设施,降低生产成本,成熟期提前,经济效益较好。
1、设施准备
由于工厂化育苗场周年进行生产,因此在番茄育苗前要做好温室加温、降温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同时做好严格的消毒工作。可以用90%晶体
敌百虫800倍液喷洒地面和墙壁,或用40%~50%
百菌清烟熏剂熏蒸进行消毒。设施内最好配有移动式苗床及喷淋系统等。
2、穴盘选择
选用黑色PVC标准72孔苗盘,穴盘初次使用无需消毒处理,如果重复使用要在使用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消毒后用清水反复冲洗,无残液残留后使用。每栽培1亩需50~60个穴盘。
3、基质配制
每1000盘备用基质大约35~4米,要求基质具有保肥保水力强、透气性好、营养丰富、能支撑幼苗等特点。常用的育苗基质由草炭、蛭石、岩棉、炉渣灰、珍珠岩、碳化稻壳以及腐熟的有机质等材料配制而成。如可选用草炭:蛭石=2:1或草炭:蛭石:
废菇料=1:1:1等混合基质。冬春季配制基质时每立方米加入1:1:1氮、磷、钾三元
复合肥25千克,或每立方米基质加入12千克
尿素和12千克
磷酸二氢钾,或每立方米基质加50%
多菌灵粉剂200~400克拌匀。夏季配制基质,每立方米加入1:1:]
氮、磷、钾三元
复合肥20千克。
肥料、药剂与基质混拌均匀后备用。覆盖料用蛭石。
4、播种
(1)播前种子处理:播种前检测种子发芽率,应选择发芽率大于90%以上的籽粒饱满、发芽整齐一致的种子。播前可采用温汤浸种、药剂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风干后播种(具体处理方法参见第一节常规育苗方法)。注意包衣种子可直接播种,不再做种子处理。
(2)装盘:取配好的育苗基质,先按体积加入1/4~1/3的水,感官指标是达到手握可以成团,撒手掉地能散,指缝有水但不下滴的程度。加水搅拌后,堆闷15分钟后再搅拌,达到干湿均匀后装入塑料穴盘中,稍加振摇填实,用刮板从穴盘的一方刮向另一方,使每个孔穴都平整填满即可。将8~10张穴盘叠在一起,用力向下压实后,出现0.8~1厘米穴孔,等待播种。
(3)播种方式:可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也可人工播种,每次播种1粒,播种后用蛭石覆盖,厚度0.8~1厘米,抹平即可,不需镇压。
(4)摆盘:将播种后的穴盘放在育苗床或移动苗床上。摆盘时要轻拿轻放,摆放整齐。摆满后先用水浇透,再覆盖地膜或小拱棚,以增温保湿。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温度不低于15℃;当有10%的幼苗开始顶土时要立即降低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为13~15℃,以防幼苗徒长。穴盘苗一般7~9天出全苗,注意每天检查出苗率。
5、播后管理
播种后需保持较高温度,白天维持25~30℃、夜间15~18℃为宜。当夜温偏低时,可考虑用地热线加温或临时加温措施,以免影响出苗。番茄种子70%出苗时及时揭掉覆盖物并适当降低温度,白天20~25℃、夜间12~15℃,白天适当通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冬季育苗要尽量提高育苗床的光照强度,可架设日光灯和张挂反光幕增加光照,遇连续阴雨天气,可进行人工补光。在2片真叶后,可以把穴盘间拉开10厘米的距离,以利于通风透光,控制小苗徒长。基质养分含量较高,可满足番茄幼苗的生长需要,因此,工厂化穴盘育苗一般不需追肥,但幼苗进入花芽分化期后,如果叶色浅、叶片薄、幼苗茎细弱时,可在浇水时补充
肥料,配方为10克
尿素加15克
磷酸二氢钾兑水15千克。遇长期阴雨雪天气,天晴后及时喷洒0.5%葡萄糖,以增加植株营养,防止植株过度衰弱。
用72孔育苗盘一次成苗的需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抓紧将缺苗孔补齐。也可先将种子播在288孔苗盘内,当番茄苗长至1~2片真叶时,移至72孔苗盘内,这样可提高前期温室有效利用,减少能耗,但费时费力。
6、番茄商品苗标准
商品苗标准视穴盘孔穴大小而异,选用72孔苗盘育苗,株高13~15厘米,叶片肥厚健康,叶色深绿,根系发白,须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