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时期是防治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如果不防治,往往会造成缺苗断垄或弱病苗的发生。主要病虫害有:地下害虫、土蝗、麦蜘蛛、早期麦蚜、灰飞虱、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病等。小麦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用
杀虫剂、
杀菌剂拌种后具有明显的杀虫效果及预防、推迟小麦病害的发生,减轻秋苗发病,确保苗全苗壮。近几年来,我县小麦苗期病虫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因此搞好小麦药剂拌种十分必要。小麦药剂拌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常用的药剂拌种方法有:
1、
杀菌剂拌种:小麦黑穗病发生地块,用6%
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拌种,堆闷6小时;或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1%药量拌种,或用3%的
苯醚甲环唑20-30克,或2.5%
咯菌腈15-20克,对水100毫升,拌麦种10公斤,堆闷3小时,可有效控制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全蚀病发生地块,用12.5%硅噻菌胺乳剂20毫升或用10-20毫升适乐时加50-100毫升
苯醚甲环唑,对水200毫升拌麦种10-12.5公斤,堆闷8小时,可同时兼治黑穗病等根部侵染的病害。
2、
杀虫剂拌种。对地下害虫发生区,可用48%
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堆闷5―6小时,摊晾后即可播种。或用70%
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5克 +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毫升,对水1公斤,拌种10-15公斤,堆闷3-4小时,待吸收晾干后播种。能有效防治灰飞虱、蚜虫和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预防丛矮病和黄矮病。地下害虫严重发生区要采用土壤处理和种子拌种相结合进行防治,土壤处理可以每亩用3%
毒死蜱颗粒剂2~2.5公斤均匀撒施于地面,随后将其翻入土中。
3
杀虫剂、
杀菌剂合理混合拌种。在以上病害和虫害混发区,可选用以上
杀菌剂和
杀虫剂同时拌种,要注意先拌
杀虫剂,闷种晾干再拌
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
二、药剂拌种注意事项:
1、药剂选择:尽量选择大厂家,规范厂家的药剂。
2、严格用药量:用药量大小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和小麦种子出苗,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拌种,无论用塑料袋还是拌种器均按比例配兑且须充分拨匀。
三唑酮、
烯唑醇用量过大对小麦出苗和生长有影响,要严格控制用量,以免造成药害。
3、粉剂拌种只能干拌,不能湿拌,麦种现拌现用,当日播完拌药种子。
4、要严格按照拌种操作规程,防止人畜中毒,最好实行统一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