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2017-12-11 07:15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Bacterialpustulesofsoybean
异名:大豆细菌性叶烧病
简介:大豆细菌性斑疹病分布于东北、黄淮流域及广东等大豆产区。南方的夏大豆发病较重。

图 例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1)叶片。初生浅绿色小点,后变为大小不等的多角形红褐色病斑,大小为1~2mm,病斑逐渐隆起扩大,形成小疱状斑,表皮破裂后似火山口状,形似斑疹,周围无明显黄晕。隆起的疤斑是该病害鉴别特征之一。严重时大量病斑汇合,组织变褐,枯死,似火烧状。(2)豆荚。初生红褐色圆形小点,后变成黑褐色枯斑,稍隆起。

病原物
[病原]病原为油菜黄单胞菌大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glycines (Nakano) Dye,是一种细菌。(1)形态。菌体杆状,大小(1.3~1.5)?m×(0.6~0.7)?m,无荚膜,无芽孢,极生单鞭毛。(2)特性。病菌发育适温25~32℃,最高38℃,最低10℃。

侵染循环
[侵染](1)越冬。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2)侵入。带病种子播种后,先引起幼苗子叶发病,繁殖扩展后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从植株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高峰期。多在开花期至收获前发生,鼓粒期为发病高峰。(2)气候因素。高温多雨,特别是暴风雨后,叶面伤口较多,更有利于病害的扩展蔓延。(3)栽培因素。大豆连作田间菌源大,病害发生严重。

形态特征
待补充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留种田或从无病田留种,精选无病种子播种。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然后深翻土壤。(2)种子处理: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也可用1克农用链霉素加水5~10千克浸种30~60分钟,晾干后播种。(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1∶200波尔多液、30%氢氧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或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喷雾防治,视病情防治1~2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大豆食心虫 下一篇:大豆黑点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