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大豆食心虫

2017-12-11 07:14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soybeanpodborer
异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
简介:大豆食心虫,学名:Leguminivoraglycinivorella(Mats),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黄淮流域、东北地区的大豆主要虫害,西北及长江流域也有发生。该虫食性单一,仅为害大豆与少数几种植物。不仅减产且降低大豆品质,一般年份虫食率10%~20%,严重年份达30%~40%,甚至高达70%~80%。北起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抵台湾、浙江、江西、贵州、云南,东接国境线,西达新疆、云南。东北、华北几省,是很重要的大豆害虫。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

图 例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轻者沿瓣缝将豆粒咬成沟,重者把豆粒吃掉大半,豆荚内充满粪便,降低产量和质量。

病原物


侵染循环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1)发生世代:一年发生1代。(2)越冬及虫源:以末龄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3)发生因素:低温、干燥不利于大豆食心虫化蛹、羽化,若遇暴雨能使成虫数量、卵量急剧减少。重茬年限愈长,受害越严重。

形态特征
[形态](1)成虫:体长5~6mm,翅展12~14mm,体暗灰色。前翅前缘内侧有3个纵裂黑斑。腹部纺锤形,黑褐色。(2)卵:椭圆形,稍扁平,刚产下时为乳白色,孵化前变为黄褐色或橘红色,表面有光泽。(3)幼虫:共4龄。初孵化时的幼虫橙黄色,头部黑色;入荚后2龄幼虫呈乳白色,3龄幼虫体色黄白,4龄幼虫初为淡黄,后变为橘红色,头部黄褐色,体长8~9mm。(4)蛹:长纺锤形,体长6mm左右,赤褐色,翅黄褐色,眼黑褐色,腹部各节背面有一排并列的小刺,尾部有突出。[习性](1)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的趋性最强。成虫上午潜伏不动,多在豆株下部的豆叶上栖息。下午开始在豆株上部飞翔并进行交尾。成虫交尾后,第2天即可产卵,多产于嫩绿的豆荚上,少数产在叶柄、侧枝或主茎上。(2)幼虫:孵化的幼虫在豆荚上爬行,多在豆荚侧面靠近边缘的合缝附近吐丝结网。幼虫咬食荚皮,蛀荚为害。幼虫在豆荚内为害20~30天后老熟,在9月中旬到10月上旬陆续脱荚入土越冬,盛期在9月下旬。

生活习性
待补充
防治方法
[防治](1)农业防治:实行远距离大区轮作;及时翻耙豆茬和豆后麦茬地;适期早播,铲豆茬地,适期早收。(2)药剂防治:当8月上中旬在成虫初盛期,喷洒药剂防治。施药时间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的上部。药剂可选用2.5%保得乳油 2 000~4 000倍液,或20%氯氰菊酯乳油 2 000~4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 2 000~4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 2 000~4 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 2 000~4 000倍液。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焰夜蛾 下一篇: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