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黄麻桥夜蛾

2017-12-11 06:26 作者:李先生  

简 介

英文名:Jutesemi-looper
异名:黄麻夜蛾、黄麻造桥虫
简介:又称为黄麻夜蛾、黄麻造桥虫。主要为害黄麻。我国分布于北至河南、青海,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东面滨海,西向由青海东部折入四川、云南、西藏。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诸岛与非洲。

详细资料
为害症状
[为害症状]幼虫为害麻叶、花蕊及嫩果,影响麻的纤维质量和留种,大发生时麻叶被食光,造成减产。

病原物


侵染循环


发生因素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代数不详。长江流域麻田5~6月未见到成虫,一般7月上旬始见成虫,7月中下旬在麻田可见到卵和幼虫,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进入为害盛期,10月下旬发生量减少。

形态特征
[形态](1)成虫。体长11~17mm,翅展28~37mm,体浅茶褐色,前翅浅红褐色至淡咖啡色,翅上布有黑色小点,外横线以内色较深且曲折,内横线略弯,均为褐色,有的伴有白边。中室末端具黑斑2个,中室中间具一白点,白点周围具浅褐色或褐色斑块,外缘中部向外突出,缘毛浅褐色,上具黑斑5个,后翅浅褐色,缘毛色较深。(2)卵。卵长1mm,馒头形,绿色至浅绿色,表生纵棱约37条。(3)幼虫。末龄幼虫体长35mm左右,黄绿色,头部具不明显浅色斑,背线深茶褐色,亚背线、气门上线色浅且细,气门线的上下方各具断周续的黑色阔带,体背面、侧面具黑色毛突且明显,毛突四生白色圈,前胸具毛突14个排成二横列,前列8个,后列6个;中胸毛突14个,8个在各节中间排成一横列,余两侧各3个排成三角形;腹部各腹节生10个毛突,排成二横列,前列4个,后列6个;第1对腹足小,第2对腹足稍小,3、4对腹足发达。(4)蛹。蛹长17mm,棕褐色,后胸及腹部l~8节小黑点满布,4~7节刻点大且密。

生活习性
[习性](1)成虫。成虫在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羽化后即交配产卵,卵多产在麻叶背面,每雌产卵412粒,卵期3~4天。(2)幼虫。初孵幼虫先取食嫩叶叶肉,稍大食叶成小孔洞或零乱缺刻,3龄后食量大增,每只幼虫日食麻叶4~6片,幼虫常吐丝下垂,受震动即落地,老熟后在麻田土面落叶上或麻梢叶片、嫩茎上化蛹,蛹期6~8天。

防治方法
[防治](1)物理防治。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2)生物防治。提倡试放澳洲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悬挂培养好的蜂包150个/公顷,每包有蜂6000头,使其形成自然蜂群,寄生率达90%。(3)药剂防治。幼虫3龄前,每株麻上有一条幼虫时开始喷洒5%敌百虫粉剂22.5~30千克/公顷,或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苎麻炭疽病 下一篇:苎麻茎腐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