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行品种和市场调查:
通过市场调查确定什么样的品种市场前景好,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点对品种生长特性和适应性的要求,结合市场调查结果,初步确定当地需要什么样的品种类型,对拟引进的品种提出初步的性状要求。
2、向有关科研单位和部门寻求咨询:
农作物品种是由农业科研单位研究选育出来,有关品种的信息科研单位往往最新最全,并可进行技术指导;可通过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了解或查阅资料后直接与科研单位联系;通过联系了解有关品种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有必要亲自到现场参观作进一步了解。
3、现场考察:
现场考察品种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接受有关咨询、索取品种介绍资料,经分析研究后确定是否引种,引几个品种,引多少数量。
4、进行果蔗品种比较试验:
引种后,将引进品种与当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按唯一差异原则进行,即除品种外,其他条件应相同,如播种量、施肥种类、数量、田间管理时间等均应相同。制定栽培技术方案应符合实际并考虑品种特性和要求,一般按中等以上施肥管理水平实施,既实际,又不落后。品种比较试验一般采取随机区组设计或大区对比设计。一般乡镇或个体农户以大区对比更简单实用。
对品种比较试验的具体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记载,对各个品种主要性状的调查项目也必须客观记载,如播期、播种量、出苗率、每亩有效茎数、株高、茎径、田间锤度及生长速度、耐寒、耐旱、病虫危害等情况。收获期对各个品种进行品尝,对口味、口感、色泽、茎形进行分析评价。试验结束后根据各个品种的产量及颜色、口味、口感、茎粗等主要商品性状,对每个品种作出综合评价,作出保留、扩大繁殖、重点繁殖或淘汰的决定。经两年以上当地品种比较试验可进一步验证品种的熟期、耐寒、耐旱、耐贮、抗倒、抗病虫等特性和能力,确定为优良品种的可推广,如种源不足,可向研究选育该品种的科研单位或原产地扩大引种。
十全十美的品种是没有的,应从当地实际需要出发全面客观评价品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择其所需,确定推广什么品种、淘汰什么品种,对品种特性应从实际需要提出要求,不需要的特性则不苛求。例如:风小的地方不必要求品种抗倒力很强,不会被水淹的地方则不要求品种耐淹等,并根据成本核算、经济承受能力、长远效益等综合因素确定是否继续扩大引种,重点引什么品种,引多少数量。
同一地区也应避免品种单一,应从熟期、颜色、感及对不同土类的适应性方面考虑,一般种植2~5个品种。从收获和销售考区配套,温光条件差的地区则应推广早熟、早中熟品种;从消费习惯考虑可推广颜色、口感不同的品种,以适应不同消费需求。推广对土壤和环境适应性不同的品种可扩大果蔗种植地域和范围;品种多样化可大大减少病害流行带来的损失和避免某个品种一旦严重感病或退化后缺乏主栽品种形成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