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4 19:31 作者:李先生
青贮玉米栽培的技术要点包括5方面:①种子处理,播前要通过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以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和防止播种后病虫危害,促进种子的后熟,降低含水量,增强种子的生活力和发芽能力,要经常翻动种子,使之受热均匀。为防治病虫危害,种子必须用种衣剂包衣处理,种衣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2%~3%。②适期播种,夏播力争早播。夏播青贮玉米应力争早播,尽管不如种植普通玉米那样紧迫,但早播一方面可延长玉米的生育期,为种植生育期较长、生产潜力较大的品种创造条件,还可减轻或避免“芽涝”的危害,利用雨季来临前的时间充分生长,增加了抗涝能力。夏播青贮玉米要注意麦收前浇好麦黄水、带麦防治粘虫及麦收时将麦秸还田。③合理密植的原则和密植的要求。适宜种植密度应根据当地肥水条件进行调整,在适宜密度范围内,宜采用较低限的密度。在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中,叶片和果穗的比重越大,越有利于提高青贮的营养品质。④科学施肥。一般按每亩生产1000公斤青贮玉米产量,施N素3~3.5公斤;当耕作层土壤有效P2O5含量少于10PPM和有效K2O含量少于30PPM时,按每生产1000公斤青贮玉米施P2O50.75~1.0公斤、K2O2.5~3.0公斤,当耕作层土壤有效P2O5含量为16~25PPM和有效K2O含量为70~100PPM时按每生产1000公斤青贮玉米施P2O50.3~0.5公斤、K2O1.2~1.5公斤,当耕作层土壤有效P2O5含量高于32PPM和有效K2O含量高于150PPM时。可不施磷、钾肥。⑤青贮玉米的收获。一般遵循产量和质量均达到最佳的原则。同时考虑品种、气候条件等差异对收获期的影响。处于不同生育时期的玉米营养成分各有不同,在不同生育时期收割的青贮玉米,饲料价值不同。一般以籽粒开始蜡熟但没有变硬,绿叶数没有明显减少,植株含水量65%~70%为最佳,适宜青贮发酵。青贮玉米适宜收割期的生育指标为吐丝后23~30天,在这个期间,生育期短的品种应适当提早,生育期长的品种应适当延后。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