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在南岭、武夷山以南,包括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本区的无霜期300天以上,最长可达365天,年平均温度12~24℃,最热月平均温度28~32℃,最冷月平均温度12~16℃,大于5℃积温在6500~9500℃,年降雨量在1000~3000毫米。本区属海洋性气候,夏长冬暖,四季不分明,日照短。本区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般多在水稻收获后,利用冬闲田进行马铃薯生产,因此其栽培季节多在秋冬或冬春二季,而不同于北方一作区的春、秋两季。
由于马铃薯生育期较短,抗灾性强、产量高、品质好、且主要利用冬闲田不与其他作物争地,加上本区临近的我国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在作为蔬菜供应当地市场和外贸出口有较大的优势,因此薯农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南方冬作区的面积不断扩大,至2003年,本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已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5%。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利用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技术的推广,既增加了稻田秸秆还田的比例,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又提高了马铃薯的商品性,为冬闲田的充分、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因为该区马铃薯的生育期较短,所以一般应选用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在某些地区,中熟加工品种,如大西洋也可以进行种植,同样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和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