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通过拌种预防病害方法
1、马铃薯疮痴病:该病由放线菌所致。病原菌在土壤、病薯和带菌
肥料中越冬。病菌从皮孔、气孔或伤口侵入危害。受害的马铃薯块茎表面产生周缘凸起、中央稍凹的赤褐色病斑,后形成疮痴状硬斑。高温、干燥及中性或碱性疏松的土壤易于发病。可用种薯消毒的措施控制种薯传病,即用120倍液40%福尔马林在50℃时浸种薯4分钟,或用200倍液40%福尔马林将薯浸湿,用草覆盖2小时,然后晾干播种。
2、马铃薯环腐病: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目前大多数省、市均有发生,又是一种检疫对象。病原细菌在收获后随病薯窖藏越冬,也可在土中未曾腐烂的块茎、叶中存活。带菌薯块播种后,细菌自导管进入地上部,沿导管进入新薯。带病马铃薯是主要发来源,诊断薯块是否带病,是做好检疫和消毒的前提。病薯的典型症状是块茎导管呈环腐状,并有黄色菌脓溢出,严重时薯块皮层和髓部可以分裂开。土壤温度较低时有利发病。
防治该病可用种子重量0.1%~0.2%敌克松拌种,处理后当日播种,超过24小时即影响发芽;或用0.1%~0.2%升汞水浸种5分钟~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