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02:27 作者:李先生
中药材种植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大多数中药材生长的主要季节。种植户做好夏季田间管理,对中药材产量有重要影响。笔者将中药材夏季管理四个要点整理如下:
1.施肥促长。夏季是大多数药材营养生长旺盛期时,也是对水肥要求最大的时期,要根据药材种类、长势、采收部位等结合中耕,进行追肥促长。夏季施肥一般可大肥大水,施肥种类一般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特别要注意磷、钾元素的补充。前期生长欠佳和以叶为主要采收部位的药材,仍可偏重追施氮肥。
2.杂草防控。夏季是药园杂草防控的关键时节。此时除草基本均结合中耕,靠人工进行。除草干净程度要因药材种类和生长情况决定。一般说来,农户无须追求药园无草,只要杂草不对药材生长造成实质性影响就可不必除草。
适量杂草有利于改善药材生长环境,对防晒、保水和防控病虫害均有一定益处。如乔(灌)木、藤本类药材,对地表不高的草本类杂草基本可忽略不计。如黄精、玉竹、百合、石菖蒲等药材若生长良好,植株间的少量、体量较小杂草可不清除。
但无论哪种药园,对苎麻、野茼蒿、商陆、乌蘞莓、海金沙、芒、蕨等较为高大或缠绕性杂草,以及檵木、悬钩子、油茶和算盘子等灌木类植物,则要及时清除。
3.病虫防控。夏季也是病虫害发生、流行的高峰期,特别是多雨与高温的叠加,使病虫害更易流行。药农要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情况,注意当地病虫害预警信息。
根据药材种类、危害症状,通过施用有机生物菌肥、撒施生石灰、拔除中心病株、人工捕捉、设置杀虫灯、插挂黄板、覆盖防虫网、释放食(性)诱剂等,结合施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实施以控药增效为核心的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4.排涝防旱。夏季天气多变,排涝与防旱压力叠加。药农要及时疏通、加固、修复药园沟渠与道路系统,确保雨停水走、不积水。对药园基地内部蓄水池的排水口,要及时打开或关闭,保证排蓄水正常。对易出现塌方的路段、地块要提前加固。对于已遭水淹的田块要尽早疏通抢排水,减少水淹时间。对于因水淹造成死亡或残败的中药材植株,要按照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及时清理坏死的植株和残枝败叶,并对相关土壤进行必要消毒。
对于轻度受灾的田块,要利用晴天进行中耕松土,并采用根际土壤撒施或叶面喷施的方式,追施一次速效性专用肥。对于即将进入采收期的药材,可适当提早采收。对于受灾十分严重、难以恢复的中药材品种和基地,应按照轮作原则,改种其他药材或作物。
要密切注意夏旱发生,根据天气变化、土壤墒情、药材种类与生长状况科学用水,合理灌溉。灌溉应以滴灌或喷灌为主,无滴灌或喷灌条件的也可进行沟灌,严禁大水漫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