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2 10:39 作者:李先生
云南省昭通市植保植检站等单位的科研人员于2002 年在昭通市调查苹果绵蚜的分布、发生与危害时,发现一种严重危害苹果树根部的害虫。2004 年经有关专家鉴定,并与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定名标本核对,确认该害虫为印度小裂绵蚜Schizoneurella indicaHill Ris Lambers, 该害虫隶属中国新纪录种。
一、印度小裂绵蚜的发生和危害情况
1.在云南省的发生、危害及分布据2006 年调查统计,云南省昭通市苹果种植面积20 余万亩,印度小裂绵蚜的发生面积14.1万亩,有虫株率55%,有虫果园47.9%,严重发生的占35%以上。在树龄为10 年苹果园内进行产量测定表明,印度小裂绵蚜造成苹果产量损失平均为30.7%,并且,该害虫对果树生长发育危害甚重,轻者影响果树长势,减少经济寿命,重者造成整株死亡,有的果园由于受害严重而被毁掉。该害虫的发生在昭通市有逐年上升的态势,已成为当地苹果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印度小裂绵蚜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寄生于苹果( Maluspumila)和海棠(Malus prunifolia (Willd.))。国外报道可寄生于榆树(Ulnus villoas)。目前,除了在云南省昭通市苹果种植区发现该害虫以外,在昆明市苹果种植区已发现其发生和危害。
2. 印度小裂绵蚜的危害部位印度小裂绵蚜主要危害果树须根和根梢,多数发生在土表至地下50 cm 范围内,其分布深度可达地下110 cm 处。据昭通当地果农口述反映,在挖泥塘时发现其深度可达2.5 m;苹果须根能长多长、多深,该害虫就可随着发展到多远、多深。
3. 印度小裂绵蚜的发生规律印度小裂绵蚜在昭通市全年栖息于土壤中,每年2-4 月份田间种群数量最低,9-12 月份田间种群数量的发生达到高峰。根据室内温度测定,推测该害虫在昭通市一年发生约十余代,20℃左右是其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试验表明,有翅蚜对迁移扩散的作用较小,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虫苗木和带虫土壤。
4. 印度小裂绵蚜与苹果绵蚜的危害区别在昭通市苹果园的田间调查表明,印度小裂绵蚜与苹果绵蚜可同时寄生于同一株果树上,但印度小裂绵蚜只在果树须根、根梢和新根上寄生栖息,危害部位不形成肿瘤,须根与根梢受害后发黑至枯死;而苹果绵蚜主要寄生在树根基部、主根和侧根以及地上部分,危害部位产生肿瘤。印度小裂绵蚜在苹果根部的发生与危害比苹果绵蚜严重。
二、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发生隐蔽、防治困难由于根部施药难度大、需药量高,造成预防或防治的成本加大,果农投入困难。尚需研究经济、有效而简便的防治方法。
2. 存在扩散和传播的风险现代物流流转的速度加快,种苗调运频繁,而印度小裂绵蚜又不属检疫对象,向其它苹果产区传播的风险较大。
3. 种群监测方法和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印度小裂绵蚜寄生于地下果树须根等部位,不利于其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种群及其监测方法和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
三、主要防控措施
1.加强苗木的检疫与消毒印度小裂绵蚜的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虫苗木或带虫土壤,因此,应加强苹果苗木的检疫及消毒处理。
2.结合冬季果园管理,做好果园深翻工作冬季果园翻地尽量深翻,晾晒,并及时把土垡打碎,破坏印度小裂绵蚜冬季种群的栖息环境,有效减少该害虫翌年种群数量。
3.抓住施药防治关键时期及施药技术每年5-6 月份是印度小裂绵蚜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前期,此时正值果树新根大量出现,土温升高,雨量尚少,有利于药效的发挥。选用高效、低毒、与环境兼容性较好的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类),采用全株药液灌根(树冠下药液灌根)或穴施药液灌根(树冠下挖6-8 个塘而后施药)方法进行药剂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