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发病最严重。
危害特点 茎、叶、花、荚各部都有受害,已茎部受害最重。叶上病斑先为圆形、水渍状、暗青色,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分黄褐色或灰褐色,外部暗青色,周围变黄。茎部病斑初为水渍状、淡黄褐色,扩展后为长椭圆形、长条形或成为绕茎的大斑,病、健交界分明,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生白色絮状霉层,病斑迅速扩大,茎秆成段变白,皮层腐烂,内部空心,杆腐。角果染病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后病部产生黑色菌核。
发生规律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南方油菜区菌核在翌年3-4月间萌发,产生子囊盘。北方油菜区在3-5月间萌发。借气流传播,浸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长出菌丝体,导致寄主组织腐烂变色。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时,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超过50毫米,发病重;小于30毫米则病轻,低于10毫米难于发病。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过密、偏施过施肥=氮肥易发病。低洼、排水不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发病重。
防治方法 稻油栽培区重点抓两次防治。一是子囊盘萌发盛期;二是3月上、中旬油菜盛花期;喷施80%多菌灵超微粉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40%治萎灵粉剂1000倍液,或5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0-800倍液。
在油菜盛花初期喷施40%菌核净可视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粉剂,或71%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间隔7-10天,喷药2-3次。在油菜花期(50%油菜开花),而茎秆尚未发病时开始喷药。2次喷药间隔时间为8-10天,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1500-2500倍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