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是我县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具有隐蔽性、迁飞性、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成灾的特点
一、为害症状:以成虫和若虫群集稻株下部吸取汁液,使稻株表面成褐色斑。为害重时,稻株基部变褐,逐渐全株枯萎,严重时造成全田枯死。
二、防治策略:我县是发生为害波及区,采取“压前控后”,即狠治主害代前一代,控制主害代的防治策略。
三、防治时期和防治指标:今年为害时间在6-8月,即水稻分蘖期至乳熟期。当稻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田间百丛虫量达1500头时应立即施药防治,建议:第一次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第二次可结合防治二代螟虫施药防治;第三次在8月上旬-中旬施药防治。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品种;健身栽培,注重氮、磷、钾肥合理施用(偏施氮肥、过多施用氮肥都会加重稻飞虱发生程度;增施磷、钾、硅肥均能提高水稻对稻飞虱的抗性),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提高稻株抗虫能力。
2 、生物防治稻鸭共育:中稻移栽后5—7天,放10—12日龄雏鸭10—15只/亩入田,或在稻飞虱发生盛期,每亩稻田放20—25只鸭子,对稻飞虱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鸭子在抽穗前收回。
3、 药剂防治
可任选用下列一种药剂:
①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60克/亩;
②70%吡虫啉(攻获)可湿性粉剂6克/亩
③50%吡蚜酮(顶峰)水分散粒剂15-20克/亩,
④25%噻•异丙威可湿性粉剂120-150克/亩,
再加80%敌敌畏150毫升。
4、施药方法:施药时要对足水量,每亩用水量机动喷雾器不少于25公斤,手动喷雾器不少于50公斤,喷雾于水稻中下部,施药后田间保持3-4厘米浅水层3-5天。
五、注意事项:①施药时要用足水量,重点喷雾水稻植株中下部。
②施药后4小时内下雨,应在雨停后重新喷施一次。
③高梁、养蚕区要注意施药,避免高梁产生药害和蚕中毒事故。
⑤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
⑥按标签说明,严格农药使用。
2012年6月15日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