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21:26 作者:李先生
本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茄子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产地环境应符合NY5010规定),肥料(按DBl3/T454执行)农药(按DBl3/T453执行)使用的原则和要求,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一、育苗
(一)育苗方式
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可在露地、塑料拱棚、温室育苗,采用加设酿热温床、电热温床及穴盘育苗。露地育苗要备有防雨遮阴设施。
(二)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贮、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茄子品种。春提前栽培选择耐低温弱光、对病害多抗的品种;秋冬及秋延后栽培选择耐热耐湿抗病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161715.3的要求。如:蓉茄系列、渝早茄、二红茄、三月茄等。
(三)用种量
每亩用种30―35克。
(四)种子处理
1. 温汤浸种
用种子量5-6倍的热水浸种15min左右,期间不断搅拌,待水温自然下降到
2 药剂处理 使用下列药液浸种处理后,种子均要捞出在清水中搓洗干净后方可催芽或播种。 茄子种子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min,或0.1%高锰酸钾液中浸种20min。(防病毒病) 。将种子在1%硫酸铜溶液浸种5min,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h,或用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浸种30min。(防疫病、炭疽病)
(五)育苗床准备
1.育苗土配制:
用3-5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熟土或风干后的稻田土,河塘泥7-6份与充分腐熟并筛细的有机肥3-4份混合做育苗营养土。并按营养土质量的0.1-0.2%加入过磷酸钙。将床土铺入苗床,厚度l0―
2. 床土消毒:选用适宜无害化生产的苗床消毒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65%代森锌按1:1混合,每平方米苗床用药
3. 育苗方式
根据条件和栽培目的,选用温室或塑料薄膜棚冷床或温床育苗。宜采用穴盘、营养钵、纸袋等护根措施。
(六)播种
1.适期播种
根据不同育苗方式、栽培措施(露地或保护地)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时间及时播种。春早熟栽培 在10月上中旬(冬春大棚茄子还应提前),塑料棚冷床育苗。温床育苗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一般露地栽培 2月上旬,塑料棚冷床育苗。秋季栽培 5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应采用遮阳网避雨、遮荫育苗。
2.播种方法:
浇足底水,水渗后覆一层细土(或药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覆细土(或药土)1一1.
3. 加强苗期管理,培育适龄壮苗
采用冷床育苗通常在11月上旬茄苗两叶一心时,进行一次假植,苗距
采用温床育苗,发芽期间苗床温度宜控制在
4.壮苗标准
株高15
二. 定植
1 土地准备
深翻炕土 整地施肥。秋冬季节将土壤深翻25
2.栽培方式
无论是露地栽培还是保护地栽培均宜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
3. 适时定植
露地栽培 3月上旬,气温稳定通过
三、田间管理
1 .追肥
选用符合无公害要求的肥料。重施基肥,合理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允许限量使用化肥,但应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提倡配方施肥(表1)。
表1 中等肥力条件下,不同生育期的追肥用量
生育期
肥料种类和每
次数
定植-现蕾
15%-20%腐熟人畜粪尿
1次
开花―第一次采果
20%-25%腐熟人畜粪尿
1次
对茄―四门斗茄膨大期
30%-40%腐熟粪尿
2次
结果盛期
30%-40%腐熟人畜粪尿
每采收一批果一次
2 灌水
灌水禁止大水浸灌和阴天傍晚浇水。提倡喷灌、滴灌、膜下灌溉。 茄子生长过程中,不同生育有的灌水次数和灌水量,按常规栽培管理进行。
3 其他管理
1 整枝,适度整枝,通常门茄以下侧枝须摘除,留主干与1-2个分枝。
2 立支架:茄子露地和设施栽培,宜采用木桩或竹杆搭立支架固定植株,结合中耕除草,培土上厢,以防倒伏。
3 摘叶:生长过程中,及时摘除基部老黄叶和病叶,以利于通风和植株生长。
4 保花保果:早熟栽培中,可适当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但不应使用2.4-D保花保果。
四、采收及采后处理
1 及时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和茄子自然商品成熟度及时分批采收。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2 采后处理
剔除病、虫、伤果,果实要清洗干净。根据大小、形状、色泽进行分级包装,应避免包装、运输、贮存中的二次污染。包装技术按GB/T10158和GB7718执行。3 清洁田园
将残枝败叶、杂草及农地膜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
五、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适龄壮苗和采用嫁接苗;严格实施轮作制度;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科学施肥和灌溉,合理密植,培育健壮植株,促早封垄,及时拔除病重株,摘除病叶、病果,带出田间或棚室外烧毁或深埋;清洁田园,深翻炕土,减少越冬病虫源。
2.物理防治
大棚栽培盛夏棚室密闭高温消毒;田间悬挂黄板诱杀防蚜虫、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糖醋液诱杀小地老虎,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田间铺银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覆盖防虫网防虫防病;人工摘除害虫卵块和捕杀害虫。
3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等对蚜虫自然控制。Bt乳剂、阿维菌素等防治棉铃虫、 烟青虫。积极推广植物源农药、农用抗生索、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
4. 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采用适当施用方式和器械进行防治。严格按照GB/T8321规定执行。主要病虫害与部分推荐农药品种见表2.
表2
无公害茄果类生产主要病虫害及部分推荐农药
病虫害名称
防治指标(适期
推荐药剂及使用剂量
安全间隔期
猝倒病
发病初期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10
立枯病
发病初期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30
灰霉病
发病初期
50%速克灵可湿粉剂1500-2000倍液
≥7
绵疫病
发病初期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
褐纹病
发病初期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10
青枯病
发病初期 (灌根)
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3
黄萎病
发病初期 (灌根)
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350倍液
≥3
茶黄螨
害螨点片发生
10%浏阳霉乳油1000-1500倍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