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2017-06-29 07:46 作者:李先生  

  
农业种植技术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以前对玉米生产影响不大。近几年来,褐斑病在夏玉米产区发生逐年加重,造成叶片干枯早衰,影响产量。并呈加重发生趋势。?发生为害加重的原因:一是秸秆大面积还田:由于玉米褐斑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秸秆还田直接导致病原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二是品种抗性差。三是气候因素:6月下旬到7月上旬持续阴雨高温,田间相对湿度大,造成病害严重发生;四是防治不利: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对该病防治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少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即使进行药剂防治,用药时间也相对较晚,防治效果不佳。由于连年的防治不力,造成病原菌大量积累,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五是种植密度的增加:夏玉米区玉米种植密度增大,也是玉米褐斑病加重的原因之一。玉米褐斑病的综合防治:(1)选种适合当地的抗、耐病高产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防止偏使氮肥,合理增施磷钾肥。(3)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提高田间通透性。(4)发病重的地块,玉米收获后清除病残体,避免秸秆还田。(5)化学防治措施:在发病初期可用三唑酮、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药剂防治,7天后视病情进行再次防治。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番茄脐腐病的识别及其防治 下一篇:玉米产量不高的原因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