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深松、免耕、镇压增效栽培技术有七个特点:一是深松打破了犁底层,增加了土壤蓄水量;二是利于小麦根系生长,促进了对深层土壤贮水的吸收利用;三是旋耕后及时耙压或镇压,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四是旋耕15厘米+耙压或镇压2遍,既能把秸秆埋压到土壤中利于分解腐烂,又能塌实耕层,提高小麦抗旱抗寒能力;五是提高小麦根系活力,促进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六是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七是每隔2至3年深松一次,保障小麦生长,促使高产稳产,节水节能增效。小麦“深松一旋耕一耙压一播种一镇压”栽培技术模式的技术要点和具体操作如下:(l)秸秆还田:前茬是玉米的麦田,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玉米秸秆撒铺在地面,玉米秸秆粉碎后长度不要长于~立方米。(2)深松:每隔年用震动式深松机深松厘米左右,原则是要破除犁底层。震动式深松机需要~遍,旋耕深度遍,或用钉齿耙耙压遍,以破碎土块,达到地面平整、上松下实、保墒抗旱的效果。(3)播种:在适宜播种期内,采用带镇压轮的小麦播种机,随种随镇压。播种机不要行走太快,每小时厘米,播种深度厘米。(4)播后镇压:播种时没有镇压或镇压质量不好的麦田,播种后要用镇压器补充镇压遍,保证小麦种土结合,顺利出苗,出苗后根系不悬空,能正常生长,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小麦播种以后的田间其它管理环节和常规栽培小麦的管理技术基本一致。冬前管理:首先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第二酌情追施冬肥。一般田底肥少,薄地弱苗和早播脱肥田,要及早追施;高产田
基肥足,蘖足苗壮,可少施或不施;播种早长势过旺而脱肥的麦田,应及时追施;长势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应先深耘断根,控制徒长,临近越冬时再追施;缺磷麦田可氮、磷结合追施。冬肥用量根据苗情、产量指标和
基肥施用量决定,一般沟施为好;先追肥后浇水。第三适时浇冬水。冬水可满足冬、春两季用水,平抑地温,促进返青。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浇,1~5℃、土壤夜冻日消时结束。第四进行划锄镇压等。春季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根、茎、叶、蘖、穗同时生长和建成,植株生长量极大,分蘖和叶面积相继达到高峰,群体和个体迅速发展,是小麦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期。此期需肥、需水最多,需肥、需水量分别占全生育期50%左右和40%以上,是小麦争取穗足穗大,壮秆不倒的关键时期。首先及早精细划锄。第二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要于2月下旬~3月上中旬进行化学除草。第三因苗进行肥水管理。对于播期适宜、群体充足、墒情较好的壮苗地块,若冬前施足底肥,要突出
氮肥后移,在小麦拔节至挑旗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施15公斤
尿素;冬前未施底肥地块采用两次追肥方法,第一次于小麦返青后,借土壤返浆亩耠施20~25公斤
硫酸钾复合肥,第二次在小麦拔节至挑旗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施10公斤
尿素。对于播种偏晚、群体较少的弱苗地块,若冬前施足底肥,早春麦田管理要以划锄为主,保墒增温促早发,到小麦起身期再进行肥水管理,亩追施15~20公斤
尿素;冬前未施底肥地块在小麦返青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在亩施用10公斤
尿素的基础上,配施适量
复合肥,为确保肥效要开沟条施。第四,综和防病虫草害。小麦返青后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的危害盛期。防治根部病害可选用
三唑酮、立克锈、
烯唑醇等对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麦蜘蛛可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喷雾防治。以上病虫混合发生的,可采用以上药剂混合喷雾防治。小麦后期是提高粒重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治蚜虫的重要时期。因此,应重视“一喷三防”技术的落实,做到防病、防虫、防早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抵御干热风的能力,增加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