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是保证全苗做到苗齐,苗壮,适当控制地上部茎叶的生长,促进根系的健康发展,使植株长相达到根多,苗壮、茎扁,叶色由出苗后的浅绿色转为深绿,整株幼苗壮实。管理技术要点如下: 1、保苗补缺 全苗是玉米丰产的基础,必须做好查苗补缺,确保全苗,措施是(1)在幼苗生长到3.5叶—4叶时采取以取以密补稀带土移栽。(2)利用田边地角育好的玉米苗进行补缺。 2、及时中耕松土除草 玉米出苗后,由于气温升高,杂草和幼苗同步生长,土壤水份蒸发量大,出现黄苗和死苗现象。早除可以除尽杂草使土壤蔬松流通空气,促使玉米根系深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山地玉米苗期除不少于二道,第一道结合定苗除主要掌握“苗旁浅,行间深”的原则,除尽“夹窝草”;第二次在拔节时结合追肥进行。这次要深除,切断伸入行间的细根,促进新生根发生和深扎根。扩大吸收面。结合追肥进行培土,形成分明的墒和沟,培土可促进气生根的生长,增强玉米抗倒能力,深埋杂草,减少养分水分的消耗,有利于排水防涝。 3、适时间定苗 玉米间苗和定苗时间的早迟对保证全苗壮苗关系很大。间定苗时间过迟,会导致幼苗地下和地上部分相互拥挤,单株营养面积缩小,相互争肥,争水影响幼苗健康生长,因此培育壮苗要早间苗,早定苗,一般掌握在(1)间苗时间在3叶进行,原则是间密留稀,间弱留壮。(2)定苗时间在幼苗长到5叶时进行,拔除弱苗一次性留好苗。(3)土壤墒情差,虫害较重的田块,间定苗时间应适当推迟,以避免出现死苗、缺苗,导致苗棵不足,影响产量。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原则(1)紧凑型品种宜密,平展型品种宜稀。(2)肥地宜密,瘦地宜稀。(3)砂土宜稀,粘土宜密。(4)早播宜密,迟播宜稀。紧凑型品种亩密度应掌握在4800株—5000株。平展型玉米亩密度应掌握在4000—4500株。 5、适时追肥 苗肥追施具有促根、壮苗,促叶、壮杆的作用,一般在定苗后的拔节期进行。苗肥追施的方法、时间要根据苗情、土壤肥力等情况来定,对三类苗、移栽苗,同田生长高矮不一的弱苗在幼苗长至5叶时用碳酸氢铵兑水追施偏肥,促使弱苗全田生长整齐一致。追施拔节肥可弥补土壤养分不足,促进玉米形成壮杆、大穗。拔节肥追施的时间是可见叶片6.5—7叶,播种后35天左右。拔节肥应以速效
氮肥为主,亩追
尿素20公斤,并进行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