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概述:测土配方施肥是通过开展土壤测试和
肥料田间试验,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规律和
肥料效应状况,获得、校正配方施肥参数,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土壤类型的配方施肥模型。采取“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技术路线,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相关条件,应用配方施肥模型,结合专家经验,提出配方施肥推荐方案,由
肥料企业按照配方生产配方肥,直接供应农民施用,并提供施肥技术指导。同时通过
肥料质量检测手段,保证各种
肥料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服务的技术路线,逐步实现技术推广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促进配方施肥到位率,提高配方施肥的普及率。增产增效情况: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等作物一般增产5-10%,每亩减少
化肥用量1-2千克,当季
化肥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农产品品质相应提高,
氮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控制。技术要点: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应、施肥指导”五个核心环节,开展土壤测试、田间试验、配方设计、校正试验、配肥加工、示范推广、宣传培训、效果评价、技术研发等十一项重点工作。1.划定施肥分区。收集资料,按照自然条件相同,土壤肥力差异不大,生产内容基本相同的区域划成一个配方施肥区,然后收集有关这个配方区内的土壤资料、已有的试验结果、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肥料施用现状、作物产量、有无自然障碍因素等资料。2.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作制度、产量水平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为便于田间示范跟踪和施肥分区,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农户地块为土壤采样单元。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土样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设施蔬菜在晾棚期采集。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进行
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采集。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及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硫、硅元素测定等一般2~3年采集1次;中、微量元素一般3~5年采集1次。土壤样品采集后,按有关国标、行标或土壤分析技术规范分析所需测定的土壤养分属性,完成土壤中氮、磷、钾、硫、硅等大中量元素的测定,根据需要选择进行锌、铁、锰、铜等微量元素养分的测定,对土壤供肥能力做出诊断。3.田间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大田作物推荐开展“3414”田间试验,果树和蔬菜推荐进行“2+X”田间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量、农作物需肥参数和
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
肥料配方提供依据。4.配方设计。
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数据等,划分不同区域施肥分区;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制度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合专家经验,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