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毒豇豆”、“毒韭菜”、“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曝光,很多人对果蔬农残闻“药” 色变,认为市场上的蔬菜都不安全。公众对果蔬等食品安全的担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农药残 留”和“农残超标”的概念认识错误,是一个重要方面。 “不少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有农残就等同于不安全,甚至故意选择‘虫眼菜’。”复旦大学公共卫 生学院教授厉曙光说,“这其实是混淆了‘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的概念。”关于果蔬农药残留的 一些不当传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蔬菜安全最大的问题就是农药 残留问题。近几年,我国农残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超标率不断下降。在大城市的正规农贸市场 里,在市场监管的范围内,蔬菜基本上可以放心食用。” 我们知道,果蔬等农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受温度、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必然会发生病虫害。出 现病虫害就需要用农药防治,用了农药后就会有残留。但有残留并不意味着不安全,因为果蔬上残留农 药的危害性与残留剂量有直接关系。只要果蔬等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就是安全的,可 以放心食用。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是十分严格的,基本与国际接轨。在制定标 准时,以最大可能的风险为基础,也就是以一个人一生天天吃某种农产品和可能吃的最大量来计算。在 此基础上,考虑到物种差异以及孕妇和儿童的安全,再增加100倍的安全系数。换句话说,如果农药理论 安全残留值是每千克1毫克,那么最后制定的标准就是每千克0.01毫克,标准追求的是绝对安全。由此可 见,只要果蔬农药残留量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限量标准,对人体就不会造成危害。 2014年8月,我国《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新标准规定了 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3650项限量指标,覆盖了蔬菜、水果、谷物等12大类作物或产品,基本 涵盖了我国的主要农产品。新标准还配套推荐了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标准,有利于规范农民合理使用 农药,从源头控制住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