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17-06-21 02:07 作者:李先生
大棚内的温、湿度条件与外部环境差异较大,而一般化学除草剂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都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试验、示范的,自然状态下的使用量在大棚内运用可能产生药害。
2014年早春吕河平定河一何姓群众为了防治菜地杂草危害,在菜苗栽培前喷施乙草胺,导致8棚大棚菜发生药害,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事情经过是这样:3月2日,小何用2瓶天津瑞祥农药厂生产的50%乙草胺(260毫升规格)加水60㎏,背负式喷雾器喷雾于8棚(每棚面积0.46亩)做好的畦垄上,然后覆上地膜,3月6日、7日小何相继在这8个大棚栽植2棚西红柿、3棚茄子、3棚辣椒,栽后3日内无明显异常(缓苗期),6天左右发生植株顶部叶片发黄,以致生长点钝缩,25天以后观察才发现生长新叶。初步估计产生除草剂药害的大棚菜可能推迟上市时间20天左右,减产30%以上。
菜地发生乙草胺药害的原因从乙草胺除草剂本身性能上讲,乙草胺是封闭性芽前除草,药物挥发和分解性差,药物在土壤中残留时间长;另一方面乙草胺对各作物生长的抑制作用程度不同,取决于作物的抗性能力,蔬菜因为其植株幼嫩,根系浅对乙草胺药物的抗性能力就差。建议菜地采取覆盖黑膜物理方法除草,或苗后使用选择性强的内吸、触杀性除草剂。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