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网_提供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大豆病毒病

2017-5-12 15:05| 发布者: 李先生| 查看: 24| 评论: 0

  

大豆病毒病较为常见,分为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矮化病毒病、花生条纹病毒病。一般情况下造成5%一10%的减产量。

大豆病毒病症状

大豆病毒病是整株系统侵染性病害,病株症状变化较大。常见的花叶类型有轻花叶型、皱缩花叶型和皱缩矮化型。轻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轻微淡黄色斑驳,植株不矮化,可正常结荚,一般抗病品种或后期感病品种植株多表现此种症状。皱缩花叶型:病叶呈明显的黄绿相间的斑驳,皱缩严重叶脉褐色弯曲,叶肉呈泡状突起,暗绿色,整个叶缘向后卷,后期叶脉坏死,植株矮化。皱缩矮化型:植株叶片皱缩,输导组织变褐色,叶缘向下卷曲,叶片歪扭,植株节间缩短,明显矮化结荚少或不结荚。籽粒症状:受感染的籽粒种皮上产生褐色或黑色的斑纹,斑纹的颜色与脐色一致或稍深,有时斑纹波及整个籽粒表面,但多数呈现放射状或带状。斑纹发生情况受品种和发病程度影响。

大豆病毒病病原与发生规律

Soybeanmosaicvirus(SMV),称大豆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二病毒粒体线状。东北等一季作物地区及南方大豆栽培区,种子带毒在田间形成病苗是该病初侵染来源,长江流域该毒原可在蚕豆、豌豆、紫云英等冬季作物上越冬,也是初侵染源:该病的再侵染系由桃蚜、豆蚜、大豆蚜等30多种蚜虫传毒完成。东北主要靠大豆蚜和豆蚜传毒,大豆蚜占传毒蚜总数的74%,豆蚜占15.5%。山东以桃蚜、豆蚜、大豆蚜等为主,南京以大豆蚜为主。发病初期蚜虫一次传播范围在2m以内,5m以外很少,蚜虫进入发生高峰期传毒距离增加。生产上使用了带毒率高的豆种。且介体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植株被侵染早,品种抗病性不高、播种晚时,该病易流行。

大豆病毒病传播途径

带毒种子长成的病苗为当年发病的侵染源(长江流域病毒也可以在蚕豆、豌豆、紫云英等作物上越冬),而种子带毒后脱毒困难,用药剂处理种子或用生长点培养法也都无效。该病害也依靠蚜虫在田间不断传播。

大豆病毒病防治方法

播种或低毒的种子,是防治该病关键。生产上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5%以下,可明显推迟发病盛期,减轻种子发病率。为此建立种子繁育体系:良种繁殖田种子带毒率控制在0.2%以下,种子田与生产田隔离100m以上,早期病苗。一季作地区适当晚播。南方种子带毒率高,以采用耐病品种为主,适当注意调整播种期,使苗期避开蚜虫高峰。

播种前,用3%克百威颗粒剂5一6kg/亩与大豆分层播种。蚜虫迁飞前,可用下列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一30g/亩;3%啶虫脒乳油30ml/亩;2.5%氯氟氰菊酯乳油40ml/亩,对水40一50kg均匀喷施;也可喷洒下列药剂:40%氧乐果乳油1000一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在发病初期再喷洒1次,可用下列药剂:2%宁南霉素水剂100一150ml/亩对水40一50kg;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可控制病毒病的蔓延。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大豆病毒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大豆病毒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上一篇:大豆棕色叶斑病
  大豆病毒病较为常见,分为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矮化病毒病、花生条纹病毒病。一般情况下造成5%一10%的减产量。大豆病毒病症状大豆病毒病是整株系统侵染性病害,病株症状变化较大。常见的花叶类型有轻花叶型、皱缩花叶型和皱缩矮化型。轻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轻 ...
下一篇:大豆灰星病
  大豆病毒病较为常见,分为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矮化病毒病、花生条纹病毒病。一般情况下造成5%一10%的减产量。大豆病毒病症状大豆病毒病是整株系统侵染性病害,病株症状变化较大。常见的花叶类型有轻花叶型、皱缩花叶型和皱缩矮化型。轻花叶型:病叶呈黄绿相间的轻 ...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种地网|耕种帮种植网|茶叶知识|养鱼技术|肥料价格|农药价格|耕种帮种植网 ( 桂ICP备14001967号 )

GMT+8, 2024-4-27 20:44 , Processed in 2.3671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