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西葫芦褐斑病

2017-05-11 21:53 作者:李先生  

  西葫芦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自下而上发病,病斑圆形,中间黄白色,边缘黄褐色。叶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叶背面水渍状,有褪绿晕圈。

西葫芦褐斑病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西葫芦褐斑病

  英文名称:SummersquashCercosporaleafspot.

  病原中文名称:瓜类尾孢

  病原拉丁学名:CercosporacitrullinaCooke.

  病原分类地位: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尾孢属

  病害类型:

  主要寄主:西葫芦、瓠子、葫芦等

  危害部位:叶片

  传播因子:病残体、气流、雨水

  防治指标:发病初期

西葫芦褐斑病病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自下而上发病,病斑圆形,中间黄白色,边缘黄褐色。叶面病斑稍隆起,表面粗糙,叶背面水渍状,有褪绿晕圈。

西葫芦褐斑病病原特征

  CercosporacitrullinaCooke.称瓜类尾孢,属界、半知菌类(无性类)、丝孢纲、丝孢目、暗丛梗孢科、尾孢属。子座不明显或无,分生孢子梗多单生,个别3~5根或少于10根束生,榄褐色,具隔1~7个,膝状节0~2个,节上和顶端具较明显的孢子痕,梗端颜色渐浅,基部1个细胞大,分生孢子梗大小55~175×3.75~5μm;分生孢子针形至倒棒状多弯曲,少数短或直,分生孢子无色多隔,基部亚钝,大小23.75~247.5×2.5~4.5μm。

西葫芦褐斑病传播途径

  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致病害逐渐扩展蔓延,湿度高或通风透光不良易发病。

西葫芦褐斑病发病条件

  (1)连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氮肥施用过多,栽培过密,株、行间郁敝,不通风透光易发病。

  (2)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有机肥没有腐熟或带菌易发病。

  (3)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含水量大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早春温暖多雨或夏天连阴雨后骤晴,气温迅速升高时易发病;连续三天大雨或暴雨易发病;秋季多雨、多雾、重露、日照不足或寒流来早时易发病。

  (5)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伤口难于愈合,或虫伤多易发病。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有关西葫芦褐斑病特点,希望您能学以致用,做好西葫芦褐斑病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关注微信公众号(耕种帮)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香菜白粉病 下一篇:西葫芦性叶枯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