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斜纹夜蛾

2017-03-02 18:21 作者:李先生  

报检植物名称:花生

报检受害类型:虫害

检测认定:斜纹夜蛾

中文名称:斜纹夜蛾

中文别名:莲纹夜蛾、莲纹夜盗蛾

拉丁学名:Spodopteralitura(Fabricius)

主要异名:NoctualituraFabricius;ProdenialituraFabricius

纲:昆虫纲

目:鳞翅目

科:夜蛾科

主要天敌:

主要寄主:甘薯、芋、荷、向日葵、玉米、高粱、水稻、豆类、瓜类、棉花、烟草、芝麻、甜菜、苹果、梨、蔬菜等99科290多种植物。

地理分布:非洲、亚洲的热带、***带地区;山东、江苏、浙江、湖南、福建、甘肃、广东、海南、贵州、云南。

危害部位:叶片、花蕾、豆荚

传播方式:迁飞、迁移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

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危害,残留透明的上表皮,使叶形成纱窗状,3龄后分散危害,取食叶片或较嫩部位造成许多小孔,4龄后食量大增,虫口密度高时可把叶片吃光,呈扫帚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4~20毫米,翅展35~40毫米,全体褐色,胸背有白色丛毛,腹部前数节背面中央有暗褐色丛毛。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呈波浪状,中间有白色条纹,环状纹不明显,肾状纹前部呈白色,后部黑色,在环、肾纹间由前缘向后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线。后翅白色。前、后翅上常有淡红色至紫红色闪光。
卵:直径0.4~0.5毫米,扁半球形。初产黄白色,后渐变淡绿色,孵化前变紫黑色。由3~4层卵粒组成卵块,其上有雌蛾产卵时粘上的灰黄色绒毛。
老熟幼虫:体长38~51毫米,头部黑褐色,胴部体色变化较大,常因寄主和虫口密度不同而有变化,常为土黄色、青黄色、灰褐色或暗绿色。全体遍布不太明显的白色斑点,从中胸至第九腹节各节的亚背线内侧有近三角形的黑斑1对,其中第一、第七和第八腹节的最大,中、后胸的黑斑外侧有黄色小点。

蛹:体长15~20毫米。初蛹胭脂红色,稍带青色,后渐变为赤红色。

生活习性:

斜纹夜蛾在华北和西北东部一年发生4~5代,在长江流域一年发生5~6代,大部分地区以蛹和少数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但由于其不耐寒冷,长时间遭遇0℃上下的低温就不能越冬存活。在广东、台湾和福建终年危害,无越冬现象。各地发生代数虽有不同,但均以7~10月份危害最重。
成虫昼伏夜出,飞翔力很强,对黑光灯和糖醋液趋性强。成虫喜在植株茂密处嫩绿的叶背产卵,卵聚产成块,其上覆盖雌蛾的体毛,每块卵有100~200粒。幼虫6龄。初孵幼虫群集在卵块附近取食,2龄后分散危害,4龄进入暴食期,5~6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80%左右。幼虫多在傍晚以后危害,晴朗的白天躲在土缝中和其他阴暗处,逢阴雨天气,白天也可取食活动,有成群迁移习性。幼虫老熟后入土,在1~3厘米深的土层内做一椭圆形土室化蛹。若土壤板结,则多在表土下或枯叶下化蛹。
斜纹夜蛾是喜温性害虫,发育适温为29℃~30℃,对低温抵抗性弱,温暖湿润地带常发。各年发虫量不等,具有间歇性猖獗发生的特点。

发生规律:

连作地、田间几四周杂草多;氮肥使用过多或过迟;栽培过密、,株行间通风透光差;施用的农家肥未充分腐熟;上年秋冬温暖、干旱、少雨雪,翌年温暖、湿润气候,有利于虫害的发生与发展。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杀灭虫源。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虫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

(4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虫的重要措施。

(5)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或穴施杀虫的药土,

(6)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采取“测土配方”技术,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重施基肥、有机肥,加强管理,培育壮苗,有利于减轻虫害。

二、物理防治:

(一)诱杀成虫:

(1)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菜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667m2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

(2)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三、生物防治:

100亿孢子/g杀螟杆菌粉剂400~600倍液

32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100亿个/g青虫菌粉剂500~1000倍液

气温20℃以上,下午5时左右或阴天全天喷施。

四、化学防治:

40%乐果乳油乳油l000倍液

50%辛硫磷乳油l000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

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

5%锐劲特悬浮剂2000—3000倍液

3.5%锐丹乳油1000—2000倍液

70%艾美乐水分散颗粒剂10000—15000倍液

2.5%保得乳油1500—2000倍液

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

24%美满悬浮剂2500-3000倍液

52.25%农地乐乳油1000—2000倍液

15%禾邦微乳剂400—500倍液

55%农蛙乳油1000—1500倍液

20%农家乐乳油400倍液

5%百事达乳油1000—2500倍液

18.1%富锐乳油2000—3000倍液

4.5%高净乳油2000—3000倍液

12%保护净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15%安打悬浮剂3500—4000倍液

5%抑太保乳油1500—2000倍液

5%卡死克乳油1000—2000倍液

1%杀虫素乳油2000—3000倍液

10%多来宝微乳剂800—1500倍液

防治适期:

成虫产卵高峰后7~8天,卵孵化高峰期用药,或3龄幼虫达50%,气温20℃以上时施药,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变态而死亡。

病虫害图片: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沟金针虫 下一篇:大地老虎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