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白菜白斑病

2017-03-01 01:41 作者:李先生  

  

  报检植物:白菜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白菜白斑病

  中文名称:白菜白斑病

  中文别名:

  病原中文名称:芥假小尾孢(白斑小尾孢)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淡丛梗孢科、小尾孢属

  病害类型:真菌

  地理分布:各白菜产区均有发生

  主要寄主:白菜、油菜、芥菜等十字花科

  危害部位:叶片

  传播因子:种子、病株、风雨、流水

  防治指标:初见病叶或有发病中心时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危害地位: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病率一般20%~40%,重病田或流行年份可达80%~100%。

  危害症状:

  白菜整个生育期均可被害,初在叶上出现灰褐色或黄白色圆形小病斑,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大斑,边缘浓绿色,中央灰白色至黄白色,病部稍凹陷变薄,易于破裂,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浅灰色霉状物,病斑直径0.3~1mm,有时有轮纹。严重时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病原形态特征:

  Pseudocercosporellacapsella(Ell.&Ev.)Deighton.称芥假小尾孢菌(白斑小尾孢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丝孢目、淡丛梗孢科、小尾孢属真菌。异名Cercosporabrassicae(Faut.etRoum.)VonHohnel、Cercosporellaalbo—maculans(Ell.etEv.)Sacc.过去称芸苔尾孢,现划入芥假小尾孢。繁殖体生在叶两面,多数生在叶面,子座明显,由无色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弯曲无色,多由气孔伸出,基部略粗,向上渐细,孢痕不明显,梗多单生,少丛生,每丛小于10根,大小10~50×1.75~3(μm),具0~3个隔膜,不明显。分生孢子无色,棒状、针状或略弯,具隔膜3~7个但不大明显,大小35~82.5×2.25~2.75(μm)。

  有性态为LeptosphaeriaolericolaSacc.称油菜小球腔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腔菌纲、座囊菌目、座囊菌科、球腔菌属真菌。

  侵染循环:

  主要以菌丝或菌丝块附着在病叶上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到油菜叶片上,孢子发芽后从气孔侵入,引致初侵染。病斑形成后又可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此病对温度要求不大严格,5~28℃均可发病,适温11~23℃。旬均温23℃,相对湿度高于62%,降雨16mm以上,雨后12~16天开始发病,此为越冬病菌的初侵染,病情不重。生育后期,气温低,旬均温11~20℃,最低5℃,温差大于12℃,遇大雨或暴雨,旬均相对湿度60%以上,经过再侵染,病害扩展开来,连续降雨可促进病害流行。白斑病流行的气温偏低,属低温型病害。在北方油菜区,本病盛发于8~10月,长江中下游及湖泊附近油菜区,春、秋两季均可发生,尤以多雨的秋季发病重。此外,还与品种、播期、连作年限、地势等有关,一般播种早、连作年限长、下水头、缺少氮肥基肥不足,植株长势弱的发病重。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低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未腐熟或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9)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二、化学防治:

  (1)拌种剂:

  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可减轻该病的发生。

  (2)发病初期喷施: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改用65%甲霉威或50%多?霉威(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共防2~3次。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白菜白粉病 下一篇:白菜黑根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