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白菜菌核病

2017-03-01 01:35 作者:李先生  

  

  报检植名称:白菜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白菜菌核病

  中文名称:白菜菌核病

  中文别名:

  病原中文名称:核盘菌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子囊菌门、盘囊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核盘菌属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茄科、伞形花科、锦葵科等64科396种植物。

  地理分布:我国冬、春白菜栽培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白菜受害重。

  危害部位:茎、叶、花、角果

  传播因子:种子、采种株、气流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茎基部,也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及种荚。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在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很快腐烂并猝倒,并产生明显的白霉。叶片发病,先出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有时生有轮纹,并在上面生出灰白色霉层。种株染病,病叶腐烂后搭附到茎上而引起茎杆发病。病茎发病,起初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转为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生有白雾。干燥后,表皮纵裂像麻丝,病杆易被风吹折。病部以上的枝叶,凋萎变黄,病茎内部被破坏,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霉及黑色鼠粪状菌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早期白色,以后外部变为黑色,内部白色。果荚受害后,荚表面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产生一层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荚内生出白色菌丝体和黑色菌核,使种子瘪瘦,无光泽,内生细小菌核。

  病原形态特征:

  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称核盘菌,属真菌界、子囊菌门、盘囊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科、核盘菌属真菌。菌核长圆形至不规则形,似鼠粪状,初白色后变灰色,内部灰白色。菌核萌发后长出1至多个具长柄的肉质黄褐色盘状子囊盘,盘上着生一层子囊和侧丝,子囊无色棍棒状,内含单胞无色子囊孢子8个,侧丝无色,丝状,夹生在子囊之间。

  浸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越冬或越夏。我国南方冬播油菜区10~12月有少数菌核萌发,使幼苗发病,绝大多数菌核在翌年3~4月间萌发,产生子囊盘。我国北方油菜区则在3~5月间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里弹出,借气流传播,侵染衰老的叶片和花瓣,长出菌丝体,致寄主组织腐烂变色。病菌从叶片扩展到叶柄,再侵入茎秆,也可通过病、健组织接触或沾附进行重复侵染。生长后期又形成菌核越冬或越夏。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最适。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小于30mm则发病轻,低于10mm难于发病。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株、行间郁敝,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连作地、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低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遭受冻害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4)育苗移栽或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7)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8)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9)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0)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浇水时防止水滴溅起,是防止该病的重要措施。

  二、化学防治:

  (一)种子灭菌:

  (1)用种子重量0.2%的40%拌种双粉剂拌种,可减轻该病的发生。

  (2)用10%盐水选种,汰除浮起来的病种子及小菌核,选好的种子晾干后播种。

  (二)发病初期或3月上、中旬喷施:

  80%多菌灵超微粉1000倍液

  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

  12.5%治萎灵水剂500倍液

  40%治萎灵粉剂1000倍液

  50%复方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

  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7~10天后进行第二次防治。

  在油菜盛花初期喷洒20%防霉宝缓释微胶囊剂667m2用药40g,防效优于多菌灵、赤霉清等。

  三、生物防治:

  用盾壳霉(Coniothyriumminitans)和木霉(Trichodermaviride及T.harzianum)效果较好,有希望推广。

  

  注意事项:喷药时菜田四周田埂上也要喷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番茄:猝倒病 下一篇:白菜灰霉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