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大豆黑痘病

2017-02-21 09:26 作者:李先生  

大豆黑痘病为害症状:

叶、茎、荚都能受害。叶上病斑圆形疮痂状,常发生在叶脉两侧,灰白色,后变黑褐色,叶片两边向上反卷,并变黑干枯。茎和叶柄上病斑与叶上相似,并有不明显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大豆黑痘病发病条件:

病原为大豆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形态:

①分生孢子盘。枕形,单生或联生于角质层下的拟薄壁组织的基质上,上密生分生孢子梗。

②分生孢子梗。初无色,后变褐色,很短不分枝,顶端钝形或略尖,无隔或具1个隔膜,顶端着生分生孢子。

③分生孢子。卵形或椭圆形,无色或褐色,单胞,内含1-2个油球。

(2)特性:病菌发育适宜温度为25℃,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可存活200-250天,但若脱离病斑11-14便失去萌发力。

大豆黑痘病传播途径:

病原以菌丝及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菌源。在田间借雨水和昆虫传播。6月份开始发病,8月份进入发病盛期。

发生规律:

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多雨湿度大时发病重。土壤缺肥尤其缺钾肥影响大豆正常生长,发病重;过度密植或株间通风不良,发病重。

大豆黑痘病防治方法:

(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或无病种子。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田间病株残体,秋翻土地,深埋病株残体。增施底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提高植株抗病性。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大豆立枯病 下一篇:大豆棕色叶斑病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