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疫病又称胴枯病,大部分栗产区均有发生。有些地区新嫁接的小树发病很重,常引起树皮腐烂,直至全株死亡。该病为检疫性病害,引种苗木或接穗时尤其要注意。
板栗疫病症状
其症状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也有少数在枝梢上引起枝枯。初发病时,在树皮上出现红褐色病斑,组织松软,稍隆起,有时自病斑流出黄褐色汁液。撕开树皮,可见内部组织呈红褐色水渍状腐烂,有酒糟味。发病中后期,病部失水,干缩下陷,并在树皮底下产生黑色瘤状小粒点。雨季或潮湿时,涌出橙黄色的黄色卷须状的孢子角。最后病皮干缩开裂,并在病斑周围产生愈伤组织。幼树常在树干基部发病,造成枯死,下部产生愈伤组织,大树的主枝或基部也可发病。
板栗疫病发生规律
其病菌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中越冬。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病菌开始活动。3~4月份病菌扩展最快,常在短期内造成枝干的死亡。5月份以后,出现孢子角,病菌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如嫁接口、冻伤、剪剧口、机械伤口、虫口等)。伤口的多少和树体的愈合能力对发病的影响最大。此外,受冻的栗树易感病,冻害能加重病情。秋冬干燥、冬季低温、树干向阳面气温变化大等都易发生疫病。而且其与品种还有关,栗属植物中美洲栗抗疫病能力最差,中国板栗最抗病。在中国板栗中,陕西的明栗、长安栗,燕山地区的北峪2号、兴隆城9号抗病性较强,红栗、二露栗、油光栗、领口大栗和无花栗发病较轻,半花栗、薄皮栗、兰溪锥栗、新抗迟栗等抗病性弱。
板栗疫病防治方法
①增强树势。通过合理的土肥水管理,增强树势,可提高树体的愈伤能力和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②加强树体保护。对嫁接口和伤口要及时给予保护,用含有
杀菌剂的药泥涂伤口,对嫁接口还要外包塑料布条保护。注意尽量减少造成伤口,减少浸染部位。冻害发生的地区可进行树干涂白保护。
③选择无毒苗木和抗病品种。病害可通过苗木进行远途传播,调运苗木时注意对苗木检疫,严格淘汰病苗。
④病斑治疗。及时处理病枝干,清除病死的枝条。刮治的基本方法是用快刀将病变组织及带菌组织彻底刮除,刮后必须涂药并妥善保护伤口,如10波美度的石硫合剂、4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倍液、5%田安水剂5倍液、6C%腐殖酸钠50~75倍液、托福油膏等,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份加豆油或其他植物油3~5份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