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绿翅脊萤叶甲

2017-02-20 21:41 作者:李先生  

学名 Geinula jacobsoni Ogloblin 鞘翅目,叶甲科。别名绿翅短鞘萤叶甲。分布青海、四川、西藏。

寄主 幼虫为害麦类及禾本科杂草,成虫不取食禾本科作物。

绿翅脊萤叶甲为害特点

以幼虫蛀入正处在分蘖阶段的麦苗根部茎节内,取食嫩茎的内壁组织,致受害苗变为灰绿色,苗心枯死,基部叶片增厚,常成团或成片受害,边际受害重,造成小麦、大麦缺苗。

绿翅脊萤叶甲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5—6mm,宽1.9—2.5mm,初羽化成虫有变色现象,羽化后6—8小时鞘翅为金绿色,24小时多变为黑色,前胸背板黄褐色。触角粗壮,第3节长于第2节,第4节长于第3节,1—7节黄褐色,8—11节黑色。头部具较深的中沟,上唇略大,前缘中部凹陷很深,触角间平,额瘤光滑;头顶平,生有粗刻点及短卧毛;前胸背板四周有边框;盘区有凹洼3个;小盾片基部较宽,端部窄;鞘翅皮革状,横纹和短毛密布,刻点较粗,肩甲突出。足粗短。雄虫腹部末端中部有宽凹切,雌虫腹端中部平切。末龄幼虫体长9.8—11.8mm。初孵幼虫暗灰色至黄色。头、前胸背板、臀板黑褐色,质地较硬。中部各节背面具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褐色斑点。尾节具瘤状凸起2个。裸蛹长0.3一0.5mm,初乳白色,后变鲜黄色至金黄色。

绿翅脊萤叶甲生活习性

四川白玉县年生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卵期平均为279天,成虫于每年的7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于翌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孵化,幼虫于6月下旬至9月下旬化蛹,蛹期9—18天。成虫于产卵后3—15天死亡。成虫期17—68天。成虫有群集取食的习性,喜在田边40m范围内的艾篙、冷篙、臭篙、大蓟上取食,有群集性转移为害习性,有假死性。雌虫生长迅速,雌、雄交尾一次完成需时5—7分钟。该虫后翅退化,不能飞行,主要靠爬行,活动范围不大,产卵量14—140粒。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粟凹胫跳甲 下一篇:十四点负泥虫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