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用良种,适当密植据试验,在别的措施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品种可提高百分之十的产量,所以应指导农户及时更换原有品种,种植大花生新品种丰花一号、花育17号、花育19号、花育25号,花育22号、山花7号等,小花生品种丰花二号、四号,每株2粒。大花生每亩八千到一万株,小花生每亩一万到一万一千株。花生剥壳前10天左右晒果,选择晴天中午,将花生荚果摊成约6厘米厚,连晒2--3天,然后剥壳。晒种可提高种子活力,杀灭种子表面细菌。
2、逐年加深土壤耕层,在冬前深耕深翻的基础上,春季逐年加深活土层,最深可达50厘米。
3、适期晚播,严格规格要求适期晚播可调节花生生育进程,适应气候,防避病毒病,促进结果集中,整齐,防止后期发芽烂果。花生的播种时间提倡在五一以后,五月十号以前,5厘米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时,足墒播种。墒情不足,要采取开短沟,浇小水的方式,造墒播种,防止大水漫灌,以保证苗全、苗齐、苗壮。
播种方式:一般深度露地为5厘米,覆膜为3厘米,不易深种。花生播行至垄面边缘,要留出10厘米,以利下针结果。规范起垅,垅高12厘米,垄面宽50-55厘米,大行距50厘米,小行距30厘米,垄底沟宽30厘米,,穴距15-18厘米。播种密度8000-10000穴每亩,在精选良种的前提下每穴2粒。
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好病虫害花生苗期管理。当花生顶土鼓膜时,就要及时开膜孔释放幼苗,随即在膜孔盖上一把湿土,厚约3-5公分,轻轻按一下,这样既起到封膜孔增温保墒效果,还有避光引子叶出膜,释放第一对侧枝,起到自然清棵作用。花生的中期是花生开花到饱果前,管理的主要措施是确保地上部和地下部协调稳健生长。
一是采用化控技术,协调茎叶生长和荚果的关系。高产田水肥条件好,容易发生徒长,应在下针后期到结荚初期限,植株高度35-40厘米时,第一对侧枝8-12节平均节距大于或等于12厘米时,应叶面喷施100毫克/千克壮宝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加以控制。
二是遇旱浇水,结荚后期注意排涝。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期由于腹膜花生生长旺盛,地下水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再加天气干旱,在叶片刚刚开始翻白出现萎蔫时,应立即沟灌润垄。
花生后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止植株早衰,保住项部叶片,促进果大果饱。在管理上可进行叶面追肥,可喷1%-2%的
尿素溶液,或0.2%-0.3%的磷酸氢钾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