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贮藏期腐烂的原因很多,贮藏时未检出的病虫果、机械损伤果,在贮藏过程中容易腐烂,果库温度、湿度控制不当,也易造成果实腐烂变质。
一、苹果贮藏期腐烂原因
1、真菌性病害
(1)果腐病。由真菌感染引发,如果树营养供应不足,果实免疫力降低,易受病原真菌侵袭。采收时果实受损或已携带感染源,若藏期间温湿度控制不当,会加速病菌传播和繁殖,导致果腐病发生。
(2)青霉病。由青霉属真菌引起,果实表面有损伤且未及时正确处理,易引发青霉病。相对湿度高、温度适宜的环境易发生。
(3)炭疽病。由炭疽菌导致,苹果树营养不良会使果实质量下降,增加感染几率。夏季多雨、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炭疽菌发生。
(4)褐腐病。多在苹果生长后期及采收后发生,病菌从伤口侵入果实,发病后果面先出现浅褐色软腐状小病斑,果面可生出灰白色同心圆排列的菌落,严重时全果腐烂。
(5)轮纹病。是苹果生长期的主要病害,果实染病后潜伏期较长,在成熟期及贮藏期高温多湿时易发病,患处有淡褐色同心轮纹,病部稍隆起。
(6)霉心病。苹果霉心病花期侵入,6月份可见病果脱落,以果实生长后期脱落增多,有些病果在贮藏期才表现症状。
2、生理性病害
(1)虎皮病:多数苹果品种易染此病,症状多发生在不着色部位,初期果皮呈淡黄褐色,后期逐渐变深,形成不规则微凹陷状,果皮易破裂,严重时病斑连片,呈烫伤状。苹果采收过早、成熟度较低是主要原因,过量施氮、树冠郁闭、贮藏后期温度过高等会加重发病。
(2)斑点病:发生在果实表面,主要因果实采前缺肥(特别是
磷肥)和采收过早,一般绿色品种出现褐色斑点,红色品种出现黑色斑点,斑点部位易侵入病菌,致使果实腐烂。
(3)苦痘病:主要由果实含钙量较低及氮钙比较高引起,也与成熟期高温干旱、水分失调、修剪过重、贮藏期温度过高等因素有关。发病初期果皮下果肉褐变,果面出现颜色稍暗的凹陷圆斑,绿色品种呈深绿色,红色品种呈紫红色,皮下果肉坏死干缩,深达皮下数毫米至1厘米,果肉微苦,后病斑继续下陷,变为深褐色至黑褐色,贮藏初期1~2个月内发病重。
(4)果肉褐变病:该病多是由于果实采收偏晚、成熟过度,贮藏温湿度及气调贮藏氧浓度过高所致。
二、苹果自身特性影响
1、品种差异。晚熟品种(如富士、国光)耐贮性较强,早熟品种(如嘎啦)易腐烂。
2、成熟度。未成熟苹果易失水,过熟苹果易受微生物侵染。
3、机械损伤。采收、运输或分选过程中造成的擦伤、压伤、虫蛀等,均会成为腐烂起始点。
三、贮藏环境控制不当
1、贮藏环境的温湿度控制不当。贮藏环境的温湿度控制不当会直接影响苹果贮藏效果。如库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有利于病菌存活和繁殖,从而导致苹果腐烂。
2、
乙烯积累。如与其他水果混放会加速成熟和衰老,增加腐烂风险。
3、氧气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氧气浓度过高促进呼吸,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可能引发生理病害(需气调贮藏调控)。
此外,存放时间过长,苹果自身的生理机能衰退,也容易引发腐烂。
四、苹果贮藏期腐烂预防措施
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在苹果施肥的过程中要科学施肥,科学的增施
农家肥,合理施用氮、磷、
钾肥,增强苹果果树抗病能力,是防治苹果霉心病、苦痘病等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2、合理修剪,打开光路,增加果园透光率,在苹果种植时推广矮化、简约、高光效树形;对密闭的苹果园进行科学改形,疏除遮光枝,打开光路,减轻郁闭程度,增加果园透光率。
3、彻底清园,铲除病源,在秋季苹果落叶后要及时清园,将果园杂草、落叶集中带出园外焚烧或者掩埋;冬季刮去果树上的老树皮,树干则涂白保护;在果树开花前差地清除修剪的枝梢、落叶、僵果、病枝,集中带出园外焚烧或者掩埋,铲除病源。
4、抓住关键期喷药防治,在果树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加
矿物油200倍液,初花期(5%~10%花朵开放)及花落75%时喷施2%农抗120水剂300~500倍液,喷施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喷洒1~2次0.4%硝酸钙或氯化钙1~2次增加果实的含钙量,降低果实的呼吸强度,提高耐衰老能力,减轻病菌的危害。
5、采摘时轻拿轻放,减少机械损伤。
6、果实在入库贮藏之前,需要对果库进行彻底的消毒;将果实及时按级别装箱,根据品种特性,控制适宜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7、环境控制:采用冷库+气调技术(氧气2~3%,二氧化碳1~2%),定期通风,监测乙烯浓度。
8、定期检查:及时剔除病果,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