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桃树种植技术 桃树病虫害防治 桃树品种 桃树百科 桃树视频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2025-06-14 17:29 作者:李先生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是常见的细菌性病害,分布广、传播快、危害严重,各地桃园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排水不良、湿度大的园地或多雨年份危害较重,导致桃树早期落叶,影响花芽形成和果品质量,造成当年减产,而且会影响第2年结果。正常年份,一般在桃树叶片展开前后病菌就开始侵入,具有一定的潜育期,树势强时潜育期可达40天。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是由甘蓝黑腐黄单胞菌桃穿孔致病型侵染所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果实和枝梢。桃树细菌性穿孔病危害性大,常造成叶片穿孔,引起大量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影响果实正常生长或花芽分化,引起落花、落果、落叶和品质变劣。该种病原除可侵染桃外,还可以侵染李、杏、樱桃、梅等核果类果树。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一、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病原
  称桃叶穿孔病黄单孢菌桃李穿孔变种,菌体短杆状,较短,大小0.3~0.8微米×0.8~1.1微米,两端圆,有1~6根单鞭毛,无芽孢,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8℃,最低7℃,致死温度51℃。病菌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10~13天。在枝条溃疡组织内,可存活1年以上。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二、桃细菌性穿孔病的症状
  桃细菌性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果实和枝梢。
  1、叶片染病。初在叶背近叶脉处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叶面也出现,多在叶尖或叶缘散生。病斑扩大后成为紫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不规则病斑,边缘角质化,直径2厘米左右,病斑周围有水渍状黄绿色晕圈。最后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裂纹,病斑中央组织脱落形成穿孔。有时数个病斑相连形成大病斑,焦枯脱落后形成大的穿孔。
  2、果实染病。初为褐色圆形水渍状小斑点,以后斑点处扩大变为暗紫色,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白色黏质分泌物;干燥时病斑上或其周围常发生小裂纹,严重时发生不规则大裂纹,裂纹处易被其它病菌侵染,造成果实腐烂,但仅限于果皮发病,形成花脸。(桃树细菌性穿孔病与桃树疮痂病区别在于,桃树疮痂病危害果实,多发生于果实果肩部,生暗褐色圆形斑点,后生出黑霉,似黑痣状,严重时病斑融合,龟裂,影响果实外观。)
  3、枝条染病。形成两种不同形式的病斑,春季溃疡斑发生在前1年夏季发病的已被侵染的枝条上,春季新叶出现时,枝梢上形成暗褐色水渍状小疱疹块,后扩展长达1~10厘米,宽度不超过枝条直径1/2,可造成枯梢现象。夏季溃疡斑多于夏末发生,在当年嫩梢上产生水渍状紫褐色斑点,圆形或椭圆形,中央稍凹陷,病斑多以皮孔为中心。最后皮层纵裂后溃疡。夏季病斑不易扩展,但病斑多时,也可使枝条枯死。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三、桃细菌性穿孔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被害枝条组织中越冬,春季溃疡为初侵染源,一般桃树开花后,病菌从病组织中溢出,借风雨和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的芽痕和果实的皮孔侵入。此期温度已回升,若遭遇连阴雨天,适宜病菌快速传播侵染。夏季暴风雨后叶痕侵染多,下年发病加重。若夏季气温高,湿度小,溃疡斑易干燥,外围的健全组织很容易愈合,所以溃疡斑中的病菌在干燥条件下经10~13天即死亡。气温19℃~28℃,相对湿度70%~90%利于发病。
  1、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温度适宜,雨水频繁湿度大利于病菌繁殖和侵染,发病重。一般年份在春秋两季病情扩展较快,夏季干旱月份扩展缓慢。该病的潜育期与温度有关,气温25℃~26℃时,潜育期4~5天,20℃时约9天,19℃时约16天。
  2、树势对发病轻重有明显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差,多年不施有机肥,加速土壤的酸化和土壤板结,根系生长不良,引起的弱树、缺肥树,发病较重。
  3、桃蚜、潜叶蛾等虫害发生严重时,一是会引起落叶造成树势衰弱,二是病菌从伤口侵入,三是这些害虫可成为细菌性穿孔病传播的媒介,加速该病的传播,导致发病严重。
  4、树势弱,发病早而重。果园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的发病重,早熟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
  品种不同,发病程度不同,用病树的芽嫁接育苗,将传播病菌。

桃树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四、桃细菌性穿孔病的防治措施
  1、果园选址。在果园的选址时要尽量选择向阳通风的地方,并对果树进行合理种植,确保不会出现通风不畅、潮湿、积水等现象;桃树不抗涝,因此应当做好果园的排水与通风,杜绝能够滋生细菌的环境。
  2、选择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过程,要注意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情况、常见传染病等因素进行品种的选择和种植,也可以进行自行嫁接和新品种的培养。
  3、加强桃园管理,增强树势。桃园注意排水,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4、清除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及时清除果园内的杂物、杂草,尽可能地减少昆虫宿主对病菌的传播;保持园内整洁,以防止垃圾滋生细菌,进而对果树进行传染。
  5、减少机械损伤。农事损伤过程中尽量避免对桃树造成机械损伤,修剪后及时用伤口愈合剂保护伤口,及时防治害虫,以防止昆虫宿主传播病菌。
  6、防止交叉感染。桃树细菌性穿孔病不仅会影响桃树,对于各种核果类果树都有严重的损害,如杏、李子、樱桃等,以樱桃的病害尤为严重。因此在进行果园的规划时,尽量将这些树种进行隔离,以防止交叉传染情况的发生。若是已经种植,则可以在新树栽种时有意识地让果树园区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并在树种之间修建植被隔离带,尽可能地防止交叉传染。
  7、化学防治。发芽期,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石硫合剂晶体8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20%噻森铜悬浮剂600倍液。花露红期,80%花落后喷施72%农用高效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5%噻霉酮悬浮剂800倍液,或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雾,7~10天防治1次,共防治3~4次,注意交替使用药剂。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怎样防治桃潜叶蛾? 下一篇:桃树炭疽病特点和防治方案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