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杀虫剂 杀菌剂 除草剂 调节剂

氯氟醚菌唑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2025-03-14 02:41 作者:李先生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公司研发并于2018年上市的第一个新型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该产品具有广谱、高效、选择性和内吸传导性,兼具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安全性高等特点。对多种公认的较难防治的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如锈病及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适用于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和特种作物等60多种作物,如玉米、谷物、大豆、水稻等大田作物,以及青椒、葡萄等经济作物,也可应用于草坪、观赏植物及种子处理等。

氯氟醚菌唑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氯氟醚菌唑的作用机制及特点
  氯氟醚菌唑作为三唑类杀菌剂,属于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抑制剂(DMI),其通过阻止病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致使其生物结构发生改变,抑制了细胞生长,最终达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
  氯氟醚菌唑分子中独特的异丙醇基团,使其具有高于传统三唑类杀菌剂的杀菌活性,从而被分类为DMI中三唑杀菌剂下属的一个新的结构小组——异丙醇-三唑类,属于新型异丙醇三唑类杀菌剂。其结构中的异丙醇基团使其能够非常灵活地从游离态自由旋转与靶标结合成为结合态,在酶作用位点更紧密地结合,从而很好地抑制壳针孢菌的转移,减少病菌突变,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灵活多变的空间形态使得氯氟醚菌唑对多种抗性菌株始终保持高效,降低抗性进化风险。

  氯氟醚菌唑的防治对象及使用方法
  氯氟醚菌唑是一种内吸性、选择性杀菌剂,能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真菌在叶片表面形成孢子,可防控许多难以防治的真菌病害;适用于多种大田作物、特种经济作物、草坪和观赏植物等。研究显示,氯氟醚菌唑能够有效防治小麦叶斑病、锈病,大麦上由柱隔孢菌引起的病害,水稻纹枯病、穗腐病等, 还可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复配,用于防治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和黄锈病等小麦病害,从而延缓杀菌剂抗性的产生。氯氟醚菌唑既可叶面喷雾,也能用于种子处理,同时具有优异的桶混性能。对该产品的防效研究表明,于封闭行前后至2周后,以推荐用量施用2次,该产品对目标病害表现出良好的预防效果。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香菇多糖起的作用 下一篇:胺苯吡菌酮的特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