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花芽形成规律
草莓的生长点在生育前期是形成叶,待条件具备以后就能形成花芽。叶芽呈圆锥形,花芽的生长点从一开始便是圆而肥大的,其先端略平,呈肥厚形态。一旦成了花芽的芽,在发育过程中,不能形成叶芽。只是在受到芽线虫危害时,被线虫侵入的生长点,就不能成为花芽了。新栽植的幼苗经过旺盛生长期以后,秋季达到了一定的节数和营养水平。在外界低温(日平均15~20℃)和短日照(日照时数10~12小时)条件下(品种不同要求的温度和日照也不同),植株矮化停止生长,顶芽和叶腋中的芽不再形成匍匐茎和新茎,而开始花芽分化。顶芽形成的花芽又叫第一花序。顶花序形成以后,腋芽便开始活跃起来,同样是长出几个叶以后,生长点即形成花芽,其叶腋也相继长出腋花芽。由于顶花序是自然封顶的,所以从叶腋生出来的顶芽也全都是花芽。但是腋芽的发生情况因品种、栽培方式、植株营养条件不同,不尽相同,也有的是叶芽,有的变成匍匐茎。有的腋花序多,有的腋花序少。按腋花序中发出的早晚,分别叫第二花序、第三花序等。
用宝交早生进行促成栽培时一般只用第一花序结果,有时也可用第二第三花序。但是如春香那样植株长势旺盛的草莓品种,与顶花序相反的一侧也能形成叶,等到长出几片叶以后,其生长点仍然是花芽,这就是第二花序,以后在第二花序的相对侧发出的花序叫第三花序。
草莓花序上着生花的方式是很有规律的。第一茬花形成之后,从两腋即形成第二茬花,接着从二茬花的两腋即形成三茬花,这些花所结的果分别称为一级序果、二级序果、三级序果等等。一般一个花序要发出3~5茬花,共有9~33朵花。不过后期形成的花,因其着生点细狭,生育差,花弱且小。茬次高的花结的果往往失去商品价值,故称无效花,结的果称为无效果。各花序的花数,以顶花序为最多,腋花序发生越晚的花越少。所以栽培草莓时,要想争取早上市,就要设法使顶花序的花尽量着生多些;要想延长采收期并争取高产,则需要使腋花序不断形成,以增加花序的数量并使其发育充实。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
草莓花芽分化的形态特征,据王小素对上海鸡心花芽分化的两年观察,可以分为6个时期,即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芽分化期、花序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及单花(花器)分化期。
未分化期:顶芽生长锥扁平,被叶原基紧紧包被,不断地分化出新的叶原基,维管束平缓。
花芽分化初期:生长锥冲破叶原基的包被而突起,呈圆球状,维管束也呈弧形,生长锥不再分化叶原基。
花芽分化期:明显看到生长锥延长,由圆形变成方形,边缘加厚。
花序分化初期:生长锥中间下陷,边缘突起,即为第一花原基。以后由此产生数个单花,在其下方的第一叶腋中,可见一突起,为第一侧芽原基,以后由此代替主芽发育成第二花序(假轴分枝)。
花序分化期:生长锥进而延长加宽并在顶端出现三突起,此为第一花序的一个顶花,两个侧花。同时侧芽生长锥变圆,即第二花序进入分化初期。
单花(花器)分化期:首先顶花芽边缘突起,显示出萼片原基(萼片分化期),然后在萼片内层出现花瓣原基(花瓣分化期);其次,花瓣内层雄蕊原基突起(雄蕊分化期);最后,顶花芽中间(雄蕊内层)下陷,并出现许多突起,为雌蕊原基(雌蕊分化期)。到此一朵花分化完毕,从进入分化初期到第一朵花分化完毕,约需要29天。由于年份不同,花芽分化的时期有差别,但悬殊不大,规律基本一致。在顶花分化的同时,各级次的侧花及侧芽分枝的花芽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化,仅在时间与速度上较顶花芽晚、缓。
草莓花芽分化需要的条件
草莓的花芽分化需要的外部条件是低温短昼。但也有在低温、短昼条件下,形成不了花芽的。如吸收氮素营养过多,叶色浓绿,秧苗过于旺长的就不容易形成花芽,或推迟形成花芽。相反,秧苗又小又瘦过于衰弱的,由于营养不足也长时间形成不了花芽,甚至到了春天也不开花,这都是由于草莓的体内营养条件影响了花芽分化的缘故。
影响花芽分化的内在条件,一是体内碳水化合物与氮的关系,一是体内激素物质等的关系。叶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经过短茎向芽和根运输,如果叶太少,光合作用太弱,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不足,难以提供养分供花芽分化;另外,根吸氮过多,碳水化合物和氮在体内形成氨基酸以至蛋白质,使本应向茎部输送的碳水化合物消耗掉了,使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比率下降。这即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率关系——C/N 下降。从花芽即将分化到花芽分化期, C/N 是增加的;如果这时 C/N 低,花芽分化就受到影响。
C/N 高就能形成花芽,这是草莓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结果。另外,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能生成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花芽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论碳水化合物与氮的比率关系还是各种激素的平衡关系,都与草莓植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片数量有关系。当叶片数量即叶面积合适时便会使 C/N 和激素含量有利于花芽形成。当草莓5片叶时花芽分化速度快成花多,3片叶以下的弱苗,花序分化比5片叶的能推迟23天,而叶数多于6时,叶色浓绿的居多,株势也旺,花芽形成一般较晚。因为叶数多,叶面积大,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必然旺盛,因此,光合产物消耗也必然增加。同时水分的需要量也大。水分吸收多了,吸收氮素就会增加,以致影响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控制氮素的过多吸收的另一种办法是断根,所以适当断根也能促进花芽分化。
草莓花芽分化适宜的温度
草莓花芽分化需要低温、短昼条件,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滇暖地区露地栽培的草莓一般是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前后形成花芽。9月下旬秋分之日,昼长是12小时,昼夜各半,而且在日落之后还各有约20分钟的明亮时间。这时花芽已形成,说明花芽开始分化是在这之前,昼长比12小时还要长一些。从温跨看,9月下旬平均气温仍在20℃上下,也不能算是低温。前边所说的低温短昼,是指在高温长昼之后,逐渐转向低温、短昼、天气越来越冷、白天越来越短。
在温度和昼长对花芽形成的影响中,30℃以上高温时不能形成花芽,9℃的低温经过10天以上就能形成花芽,这时与昼长无关。温度在17~24℃,只有在8~12小时的昼长条件下オ能形成花芽。高纬度地区,花芽分化需要的,温度很早就能到来,可是因为昼间较长,所以花芽形成的晚,这时的长昼已成了限止因素。相反,在低纬度地区,尽管昼长达到12小时左右,已具备花芽分化的条件,但温度有25℃以上,花芽形成的也晚。很明显这时的温度便成了限制因素。所以,在南方的高山上育苗,低温、短昼条件同时都能达到,对草莓形成花芽来说是绝妙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