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菌核病为真菌性病害, 为榨菜留种田的一种主要病害。 成株 期各部位均可发病, 但以茎秆上发病为主。 温度低而湿度大时发病严 重, 在榨菜留种田, 菌核病一般在3~5月发生。 (1) 发病症状 先从主茎基部或侧枝5~20厘米处开始, 初呈 淡褐色水浸状病斑, 稍凹陷, 渐变灰白色, 湿度大时也长出白色菌 丝, 皮层霉烂, 在病茎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菌核, 干燥后髓空, 病部 表皮易破。 (2)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应选择地势高燥、 排水良好的田块进行育苗或定 植。 严格轮作, 增施磷
钾肥, 实行深耕, 阻止菌核萌发。 及时剪除病 枝、 病叶, 拔除病株, 以防病害继续恶化。 加强田间管理, 包括通风 透光, 开沟排水, 降低湿度等。 ②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 可选用 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 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0%菌核净可湿性粉 剂1500倍液、 65%
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多霉灵可湿性 粉剂600倍液、 45%
噻菌灵悬浮剂800倍液、 45%乙烯菌核利可湿性 粉剂1000~1200倍液等药剂喷雾, 每5~7天喷一次, 连续2~3次。 在发病初期, 可将7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
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调成糊状, 直接涂于患处 (主要用于枝条发病), 效果甚佳。 大 棚制种可推广粉尘剂和烟剂, 如10%腐霉利烟剂或45%
百菌清烟剂, 每亩250克, 隔10天一次, 连熏2~3次。 也可使用5%
百菌清粉尘 剂量, 每亩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