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叶片成缺刻状,一般是黄曲条跳甲 (彩图14、彩图15) 所为。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俗称狗虱虫、菜蚤子、土 跳蚤、黄条跳甲等。为南方菜区十字花科蔬菜重要害虫,集中连片 的菜地不及时防治,可在数天内暴发成灾。以为害白菜、甘蓝、花 椰菜、菜心、萝卜、油菜、芥菜、包心芥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也 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一年中以4~5月份为害最严重, 其次是9~11月份。 (1)为害特点 ① 成虫为害 以幼苗期为害最重,食叶成密布的小孔洞、缺 刻,严重时只留叶脉;幼苗被啃食生长点,常致毁种。 ② 幼虫为害 只为害菜根,蛀食根皮成弯曲虫道,咬断须根, 使叶片萎蔫枯死,还能传播软腐病;大白菜受害,叶片变黑死亡。 (2)形态识别 (表12) 表 12 黄曲条跳甲各发育阶段形态识别要点 成虫 体长18~24毫米,黑色、光亮。鞘翅上各有一条黄色纵斑,其外侧中部 狭而弯曲,内侧中部直,前后两端内弯。后足腿节膨大,因此善跳。胫节、跗 节黄褐色 卵 椭圆形,长约03毫米,淡黄色,半透明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4毫米,长筒形,黄白色,各节有不明显的肉瘤,生有细 毛,尾部稍白。头淡褐色 蛹 体长2毫米,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五腹节,胸部背面 有稀疏的褐色刚毛。腹末有1对叉状突起,叉端褐色 (3)发生规律 301① 生活史和习性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我国由北向南一年发 生2~8代。在寒冷地区,以成虫在枯枝、落叶、杂草丛或土缝里 越冬。在温暖地区,冬季各种虫态都有,无越冬现象。翌春气温达 10℃以上开始取食,20℃时食量增大。春天,保护地菜苗定植或露 地蔬菜定植后,即可造成为害,春、秋季为害最重。成虫善跳,白 天活动,以中午前后活动最盛,高温时还能飞翔,早晚或阴雨天躲 在叶背或土缝下,具有趋光性,耐饥饿力弱,抗寒性较强,寿命很 长,平均寿命30~80天,最长可达1年。产卵以晴天为多,一天 中以午后为多,各代成虫产卵量差异很大,第一、二代产卵仅25 粒左右,而越冬代产卵量可多达600粒以上,卵聚集成块,每块数 粒至20余粒,卵多产于植株根部周围的土缝中或细根上,卵期3~ 9天,最长可达15天。发育始温为12℃,适温为26℃,卵发育要 求湿度很高,相对湿度达不到100%,许多卵不能孵化。南方春季 湿度高,有利于卵的孵化,为害重;北方春季干旱,影响卵的孵 化,为害 轻,到 了 秋 季 湿 度 大 有 利 于 卵 的 孵 化 和 成 虫 活 动,为 害重。 幼虫需在高温下才能孵化,故近沟边地里多,幼虫共3龄,幼 虫期11~16天,最长可达20天。幼虫在土内栖息深度与作物根系 有关,最深可达12厘米。初孵幼虫,沿须根食向主根,剥食根的 表皮。老熟幼虫多在3~7厘米深的土中做土室化蛹。羽化后爬出 土面继续为害。预蛹期2~12天,蛹期3~17天。幼虫和蛹的发育 始温为11℃。 ② 发生与环 境 的 关 系 该 虫 对 温 度 的 适 应 能 力 极 强,成 虫 在-10℃下仍能存活,成虫食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在10℃左右即 开始取食活动,20℃时食量急增,32~34℃食量最大,超过34℃ 则食量剧减。在-5℃时,经20天仅有10%死亡;-10℃经5天, 死亡率达20%~30%;-16℃经10小时,死亡95%。 黄曲条跳甲发生和猖獗为害,与蔬菜栽培制度有密切关系。该 虫是寡食性害虫,偏好白菜、萝卜、油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以叶色乌绿的种类受害最重,所以在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区,由于 401随时都有其嗜好的寄主植物,食料充足,故适于其大量繁殖和猖獗 为害。湿度高的菜田重于湿度低的菜田。 (4)防治措施 防治黄曲条跳甲,应以农业的、物理的、生物 的方法为主,适当辅以化学药剂。并根据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适 时用药,讲究用药方法,才能又快又好地控制。生产中常因叶面施 药无法兼顾土中幼虫、蛹和卵,药剂持效期一过,成虫不断羽化出 土为害,菜农增加喷药次数和加大用药量,导致
杀虫剂防效下降, 且严重污染环境,降低了蔬菜品质。如
辛硫磷等药施用之后还会使 蔬菜变黄,严重影响蔬菜品质,降低菜农收入。 ① 农业防治 以菠菜、生菜等与萝卜、白菜、菜心等十字花 科蔬菜轮作可以大大减轻其受害。适当进行水旱轮作,通过与水稻 轮作,“以虫治虫”,降低虫口基数。不集中连片种植。对准备耕作 的菜地,提前两周翻晒,清除杂草、残菜叶等害虫食料。播种前5 天再翻一次地,并可根据后作蔬菜的需求撒适量石灰、草木灰,杀 灭部分蛹、孵、幼虫。地膜覆盖栽培。不偏施
氮肥,多施腐熟优质 有机肥。 ② 物理防治 利用黄曲条跳甲对黄色具有正趋性的特点,在 略高于蔬菜植株的高度放置若干块粘虫黄板进行诱杀。也可利用成 虫具有趋光性及对黑光灯敏感的特点,使用黑光灯进行诱杀。还可 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有条件的可用防虫网等阻隔成虫。 ③ 生物防治 用烟草粉1份加草木灰3份,或烟草粉加消石 灰4份混合后在早晨露水未干时撒在菜叶上,效果较好。采用生物
杀虫剂065%茴蒿素500倍液,或25%鱼藤酮乳油500倍液等喷 雾防治。 ④ 土壤处理 可用5%
辛硫磷颗粒剂 (3千克/亩)处理土壤, 对毒杀幼虫和蛹效果好,残效期达20天以上。 ⑤ 药 杀 幼 虫 选 用 50% 辛 硫 磷 乳 油,或 18% 杀 虫 双 水 剂、 90%
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淋根,持效期可达15天。 ⑥ 药杀成虫 播种12天后即开始喷药,可选用50%
敌敌畏乳 剂1000倍液,或40%
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5%氟啶脲乳油4000 501倍液、5%氟虫脲乳油4000倍液、5%氟苯脲乳油4000倍液、20% 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⑦ 掌握正确的喷药时期和喷药方法 根据成虫的活动规律, 有针对性地喷药。温度较高的季节,中午阳光过烈,成虫大多数潜 回土中,一般喷药较难杀死。可在早上7~8时或下午5~6时 (尤 以下午为好)喷药,此时成虫出土后活跃性较差,药效好;在冬 季,上午10时左右和下午3~4时特别活跃,易受惊扰而四处逃 窜,但中午常静伏于叶底 “午休”,故冬季可在早上成虫刚出土时、 或中午、或下午成虫活动处于 “疲劳”状态时喷药。喷药时应从田 块的四周向田的中心喷雾,防止成虫跳至相邻田块,以提高防效。 加大喷药量,务必喷透、喷匀叶片,喷湿土壤。喷药动作宜轻,勿 惊扰成虫。配药时加少许优质洗衣粉。注意采收前20天禁止使用
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