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叶虫有大猿叶虫和小猿叶虫两种,俗称乌壳虫、黑壳虫等, 均属鞘翅目、叶甲科,多混合发生为害,主要为害十字花科中薄叶 型的蔬菜,以秋季在油菜、萝卜、白菜、芥菜上为害最重,还可为 害甘蓝、花椰菜、黄花菜等。小猿虫还可为害洋葱和胡萝卜等。 (1)为害症状 猿叶虫的成虫和幼虫均为害蔬菜的叶片。初孵 幼虫仅食叶肉,造成小凹斑痕。成虫和大的幼虫把叶片咬成许多豆 粒大的孔洞或缺刻。为害严重时,叶片千疮百孔,成为筛子底状, 仅剩叶脉,加上虫粪,不但降低产量,还降低质量。 (2)形态特征 (大猿叶虫)(表11) 表 11 大猿叶虫各发育阶段形态识别要点 成虫 长47~5毫米,椭圆形,暗蓝黑色,具金属光泽,后翅发达,能飞翔 卵 长椭圆形,长15毫米,橙黄色,光滑 幼虫 长约72毫米,头黑色有光泽,体灰黑带黄色,各体节有大小不等的黑色 肉瘤20个左右 蛹 长约6毫米,黄褐色,前胸背部中央有一条浅纵沟,腹末有一对叉状突起, 尖端紫黑色 小猿叶虫的成虫和幼虫均较小。 (3)发生特点 (大猿叶虫)长江流域一年发生2~3代,以成 虫在枯叶、土缝或石块下越冬。卵产在菜根附近的土缝或叶片上, 卵成堆。成虫耐饥力很强,飞翔力不强。成虫和幼虫遇惊吓均有假 死跌落习性。成虫夏季入土或在杂草丛中蛰伏夏眠。9月初又开始 活动,严重为害期一般为3~5月和9~11月间。幼虫4龄。幼虫 受惊能分泌黄色液体御敌,老熟后爬入枯叶、土缝或石块下化蛹。 001小猿叶虫与大猿叶虫习性相近。9~11月各虫态混合盛发。 在气温5℃以下,或30℃以上,对猿叶虫发生不利。在夏季高 温干旱或冬季低温较长的年份,虫害较少。 (4)防治方法 一般不需专门用药防治。只要控制了菜青虫、 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害虫,就可兼治和控制猿叶虫的为害。 ① 清洁田园 秋季收获后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及杂草,集中 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或越夏的害虫,减少田间虫源。 ② 人工捕杀 利用成虫或幼虫的假死性,制作水盒 (或水盆) 置于木制简易的拖板上,随着人在行间的走动,虫子就落于推着的 木盒中,然后集中处理。捕捉时一手拿盘,一手轻抖叶片,使虫子 被抖入水盆中,然后集中处理、清晨进行效果较好。 在越冬前,在田间或田边堆草,诱集成虫进入越冬,然后消 灭。越冬后,或越夏期间,深翻地,亦可消灭蛰伏的成虫。 ③ 药剂防治 在幼龄期及时喷药,可选用100亿孢子/毫升苏 云金杆菌乳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25%
灭幼脲悬浮剂500~1000倍液、10%
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 液、20%氰戊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5%四氟脲3000倍液、 50%
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108%四溴菊酯乳油10000~20000倍 液、50%
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90%
敌百虫1000倍液等喷 雾。后两种药剂还可以灌根方式防治落地的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