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如何识别与防治小麦纹枯病?

2024-09-30 10:56 作者:李先生  

小麦纹枯病 (见彩图28), 又称立枯病、 尖眼点病, 是小麦生 产区的一种常发、 重发性病害。 发病早的小麦田减产20%~40%, 降低小麦成穗率、 穗粒数和千粒重, 严重危害田块、 形成枯株、 白 穗, 甚至颗粒无收, 对小麦的高产、 稳产已构成严重威胁。 小麦各 个生育期均可受害, 发病高峰在穗期, 主要危害植株基部的叶鞘和 茎秆, 造成烂芽、 病苗、 死苗、 花秆烂茎、 倒伏、 枯孕穗等多种 症状。 (1) 发病症状 小麦不同时期纹枯病发病症状见表11。 (2) 发病规律 为典型的土传病害。 由禾谷丝核菌引起, 病原 物的有性状态为喙角担菌, 属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 无性状态为无 性态禾谷丝核菌, 属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 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或 在土中越夏、 越冬。 小麦播种后开始侵染, 在田间的发生、 发展可 分为冬前发生期、 越冬静止期、 返青上升期、 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 白穗显症期5个阶段, 侵染高峰期为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至拔节 期。 小麦播种后, 病菌侵染秋苗, 在3叶期前后开始出现病斑, 形 成第一次侵染高峰; 冬季气温低, 病菌活动停止, 病情不再发展; 小 表11 小麦不同时期纹枯病发病症状 时期 发 病 症 状 小麦发芽后 种子根及幼芽受害,易造成烂芽,芽鞘受病菌侵染变褐色,最后腐 烂、枯死 秧苗至返青期 叶鞘上出现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叶片渐呈暗绿色水 渍状,以后失水、枯黄,严重者死亡 拔节后 病斑逐渐扩大,病斑发生在植株基部1~3节,叶鞘出现椭圆形水渍 状病斑,后发展呈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扩大相连成 花秆烂茎;病菌向内侵入茎秆,形成梭形病斑,严重时可引起茎部腐 烂,主茎和大分蘖常不能抽穗,成为“枯孕穗”,或抽穗后成为枯白穗, 发病部位在小麦生长后期形成不规则的颗粒状菌核,初为白色,后变 为黑褐色 麦返青后气温回升, 病菌活动增强, 但病害增长仍缓慢, 病斑一边 向地上部扩展, 一边在株间发展; 通过前一阶段的病菌积累, 随着 气温升高, 病菌向茎秆和上部叶片扩展。 一般于小麦拔节后开始明显发病, 并不断侵染和再侵染, 春季 温暖、 潮湿有利于发病。 小麦拔节后, 气温达10~15℃, 雨水多, 是病害重发的重要原因。 随着大部分麦田进入拔节孕穗期, 麦苗生 长茂密, 田间将出现显症高峰。 小麦播种期过早, 麦苗生长过旺, 发病早, 感病力高。 小麦播种量偏高, 当前小麦每亩播种量由常规 7~12千克提高到15~20千克, 有的甚至达到25千克, 加上大量 施用氮肥, 麦苗冬前生长旺, 甚至出现旺长, 造成麦田群体结构偏 大, 通风透光条件差, 有利于纹枯病病菌侵染, 发病早而重, 尤其 是在排水不畅, 杂草较多的田块发病更重。 有的地方将半冬偏春性 小麦提早到10月上旬播种, 播期提早7~10天, 小麦纹枯病发生 重。 若春季遇上 “倒春寒”, 植株抗病能力下降, 为纹枯病的入侵 提供了条件, 受冻后抗逆性下降, 则纹枯病发生更重。 一般4~5 月为纹枯病盛发期。 (3) 防治方法 小麦纹枯病早期发病部位在茎基部, 不易被发 现, 症状表现明显后已到小麦孕穗或成熟期, 这时防治往往不起作 用, 所以要采取农业措施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办法, 抓住 关键时期做好防治, 才能有效控制。 ① 选用抗病、 抗倒伏品种 小麦品种目前对纹枯病暂无免疫 类型, 但品种间抗性有差异。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选择中抗、 耐 病或感病轻、 丰产性好的品种。 同时, 应注意小麦品种的合理布 局, 避免单一抗源品种的大面积种植。 适期、 适量播种, 播种量不 宜偏大, 一般高水肥田每亩播量不超过8~10千克。 ② 合理轮作, 科学施肥 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 最好实行 小麦与油菜、 大豆、 花生等轮作, 减少田间菌源积累。 适当降低播 量, 控制植株密度, 增强麦田通透性。 适当多施有机肥, 采用配方 施肥技术, 合理施用氮、 磷、 钾肥, 不要偏施、 过施氮肥, 以控制 小麦过分旺长, 促进其根系发育, 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③ 加强田间管理 稻茬麦田和低温麦田要及时疏通排水灌溉 系统, 以降低田间湿度。 及时进行中耕和化学除草, 增强田间通透 性。 小麦返青后, 早浇、 轻浇返青水, 不要大水漫灌, 防止植株间 长期湿度过大。 在雨后及时排水, 对防控纹枯病有很好的作用。 ④ 种子包衣 可选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或3%苯醚甲环 唑悬浮种衣剂, 100千克麦种分别用有效成分3克、 6克。 也可用 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20毫升, 或5%井冈霉素水剂60~80 毫升, 兑水700毫升, 拌种10千克。 ⑤ 药剂拌种 播 前 用 药 剂 拌 种。 当 前 施 用 效 果 较 好 的 是 用 20%三唑酮乳油、 15%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三唑醇可 湿性粉剂、 12.5%烯唑醇、 3%戊唑醇湿拌种剂等拌种, 药剂用量 为干种子量的 0.02%~0.03% (有效成分); 23%噻氟菌胺水乳 剂, 每100千克种子用药20克 (有效成分) 湿拌。 ⑥ 化学防治 在大田生长期防治纹枯病, 应立足于早用药防 治。 抓住小麦分蘖末期, 病菌侵茎前当平均病株率达20%左右时 进行第一次用药, 每亩可选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 或25% 丙环唑乳油20~30毫升、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2~64克, 兑 水50~60千克喷雾, 隔7~10天1次, 连续防治2~3次。 或每亩 用50毫升井·蜡芽悬浮剂+15毫升海绿素或10毫升申嗪霉素+5 毫升复硝酚钠 (爱多收) +20 克磷钾动力喷雾防治, 间隔 5~7 天, 连续2~3次为宜。 小麦拔节前, 每亩用24%噻呋酰胺悬浮剂 10~20毫升喷雾防治, 能有效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减少白穗, 并 能兼治锈病、 黑穗病。 此外,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40%多菌灵 悬浮剂、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5%井冈霉素水剂等农药也 可继续施用。 每亩常规喷洒加水的药液40~50千克, 选择上午有 露水时喷药, 连喷两次, 每次间隔7~10天。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如何识别与防治小麦根腐病? 下一篇:苹果树夏季修剪是在几月份好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