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丘旱薄地区实行深耕深翻, 加深耕作土层, 提高土壤的通 透性和保蓄性, 增强抗旱耐涝能力, 可使花生显著增产。 机犁耕比 牛犁耕的活土层加深15~20厘米, 改善了土壤结构, 土壤容重减 小, 孔隙度增大, 扩大了贮水范围, 增强了渗水速度, 有利于花生 根系分生发展, 从而增强抗旱耐涝能力。 机犁深耕促进了耕层土壤 微生物活化, 使土层中难溶性的有机养分和无机盐养分得以释放, 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 从而扩大了花生根系营养吸收范围, 使根量随耕深而增加, 因而花生根深叶茂、 产量高。 深耕整土要掌 握如下几点技术要求: (1) 掌握深耕时间 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和枯枝落叶根茬等有 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腐熟分解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要使深 耕、 深翻当年收效, 深耕的时间应越早越好, 以秋末冬初深耕地效 果最好。 这样, 能使部分生土冻融熟化, 使土层的垡块风化和自然 沉实, 也有利于消灭越冬病虫害, 还能积蓄冬春的雨雪, 缓解春 旱, 并使所施
肥料与土相融, 提高
肥料的吸收利用率。 如在秋末冬 初未及时进行深耕的, 为获得较好的效果, 应在春分之前, 最迟不 晚于清明春耕。 清明以后耕地, 由于风大, 跑墒快, 不利花生播后 全苗。 春耕必须掌握随耕随耙, 耙平耢细, 使土壤下部沉实, 表土 疏松, 耕作层土壤结构紧适度、 孔隙度适中, 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 41花生优质高产问答 的活动和保水保肥。 春耕结合施肥时,
肥料要细, 要撒施均匀, 然 后适当浅耕, 并耙耢整平。 已经冬耕施肥的地块, 不必再进行春 耕, 但在开春解冻之后, 应及时耙耢整平, 以免水分散失, 不利于 花生播种。 (2) 掌握适宜深度 深耕的深度必须根据花生的生长发育要求 及不同土壤情况等加以考虑, 不是越深越好, 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 的目的。 露地栽培的花生有 70%的主要根群集中在 30 厘米土层 里。 地膜栽培的花生根系在30厘米土层内分布的比例约占总根量 的90%以上。 若耕翻过深, 生土翻到上层过多, 就会使表层土结 构变坏, 肥力降低, 影响花生出苗和生长发育。 因此, 要求耕深以 25~30厘米为宜。 深耕的深度还应考虑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及土 体构造。 土壤太薄的耕地, 不是深耕的问题, 而是应设法把土层加 厚到20~30厘米, 并根据土壤特点, 掌握沙掺黏、 黏掺沙的原则, 以客土改良土壤。 (3) 深耕要不乱土层 耕作层土壤, 由于长期耕作、 施肥和栽 培, 已经完全熟化, 具有较好的结构和较高的肥力。 耕作层以下的 生土, 物理性状差, 土壤肥力低, 一般含氮量及有机质含量仅为耕 作层熟土的50%左右, 而且愈往下, 有效养分含量愈低。 深耕过 深打乱土层, 生土翻上过多, 当年冻融熟化不透, 达不到预期增产 效果。 因此, 人工深翻深刨要注意保持熟土在上、 生土在下, 不乱 土层; 机械深耕要在犁铧下带松土铲, 以达到上翻下松、 不乱土层 的要求。 但在实际操作中, 难免要打乱土层, 这时, 要使翻上的部 分生土与熟土充分混合, 以便经冬季雨雪冻融风化, 加厚活土层。 (4) 整地要上下两平 为使新整农田当年创高产, 在整地标准 上首先要求地上和地下达到 “两平”。 地上平是为了减少雨后径流, 防止水土流失, 有利于排灌, 故应根据水源和排灌方向, 保持一定 坡降比例, 一般是梯田的纵向为0.3%~0.5%, 横向为0.1%~ 0.2%。 地上平是要求土层保持一定的厚度, 不能一头厚、 一头薄, 或一边深、 一边浅。 如果土层深浅不等, 花生的生长就会不一致, 达不到平衡增产的目的。 一般土层深度要求保持在50厘米以上。 在注意两平的同时, 还要掌握生土在下、 熟土在上、 不乱土层的原 42第三章 花生优质高产疑难解析 则。 即土层厚度50厘米以上时, 先填生土, 后垫熟土, 使熟土层 保持在20~25厘米为宜。 或者采取 “两生夹一熟” 的办法, 即在 熟土上垫上3~5厘米生土, 进行浅耕混合, 以促进生土熟化。 (5) 增施有机肥 为提高深耕当年的增产效果, 最好结合深耕 增施有机
肥料, 重施氮、 磷、 钾化学
肥料, 特别是增施氮素
化肥, 对花生发苗增产有重要作用, 可以为花生提供养分, 为土壤微生物 提供良好的营养和生活条件, 促进微生物活动, 加快有机质分解和 土壤熟化, 调节水、 肥、 气、 热的供应, 进一步改善土壤肥力状 况。 一般每亩施土杂肥2500~7500千克、 标准氮素
化肥30~40千 克、 过磷酸钙40~80 千克、
硫酸钾10~15 千克或草木灰100~ 150千克。 (6) 与耙耢整地相结合 深耕只是耕作改土的基本措施, 还必 须与其他耕作措施相结合, 才能使土块细碎、 疏松绵软、 平整, 巩 固和提高深耕效果。 耕后耙地是土壤耕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保墒的 关键措施, 否则土壤易失水, 跑墒快, 遇到春季无雨, 会影响整地 质量和花生的适期播种、 顺利出苗。 早春土壤温度升高, 土壤解 冻, 重力水下渗, 此时如果地面板结, 毛管水就会上升到地面而大 量蒸发。 因此, 冬耕后不论是否已经耙过地, 早春都应顶凌耱耙, 这是整地保墒的关键措施。 南方雨水多, 气温较高, 土壤湿度大, 耕后经过充分曝晒才能耙地, 耕后晒白在南方土壤耕作中是一项重 要措施, 特别是对水旱轮作、 地势较低、 质地黏重的花生地, 耕后 晒白显得尤为重要。 种植秋花生地块, 土壤由于经过春夏雨水的淋 洗和前茬作物的栽植而比较坚硬, 因此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随时进 行整 地, 并 反 复 细 耙, 方 能 使 土 壤 细 碎 疏 松, 为 花 生 播 种 打 好 基础。 (7) 灌水沉实 新整农田由于大起大落, 土层悬空不沉实, 没 有形成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 气、 水矛盾激化; 有的在土层内还有 许多暗坷垃, 透风跑墒, 播种的花生往往因底墒不足落干吊死, 造 成缺苗断垄; 或遇雨水过多, 土壤蓄水过多, 地温下降, 造成芽 涝; 或土层塌陷, 拉断根系, 造成弱苗或死苗。 因此, 在整地后, 应采取灌水沉实的办法, 使上下悬空的土层上松下实。 灌水要在冬 43花生优质高产问答 季封冻前或早春解冻后进行, 灌水过迟, 会造成土壤黏湿、 地温回 升慢, 影响适期播种和正常出苗。 灌水时要开沟、 筑埂, 以便灌透 灌匀。 灌水后及时整平地面, 耙平耢细, 以利于保墒防旱。 灌水量 不要过多, 以润透土层为宜, 以免造成土层板结, 影响整地效果。 为保持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 可以2~3年为1个轮作周期, 在1个轮作周期内, 只需一般的浅耕掩施绿肥作业, 不必年年深